close

196342_529053737128065_1563376610_n.jpg

【入菩薩行論】要義 第七堂

2012/03/30

 

南投縣菩提心佛學會 堪祖仁波切講述

學會網 www.bodhi2240425.org

 


註:此非逐字文字稿,為便於大眾閱讀,文字有潤飾與增刪以符合書面文體,實際內容仍需以 堪祖仁波切上課為準。

 

我們都是大乘的修行人,我們主要的修行就是菩提心,修菩提心的時後,最怕的煩惱就是瞋心,而關於貪心的部分並不如瞋心來得可怕。當然,如果你一直不斷的生起貪心,慢慢的菩提心還是會退,貪心是一定會傷害到菩提心的,可是是比較慢的;貪心會慢慢的傷害到菩提心。然而,若是瞋心的話,一剎那就能夠讓菩提心衰損,甚至讓菩提心完全退失。

 

可是對於瞋心這個煩惱,最殊勝的對治法也是慈悲心、也是菩提心。大乘修行人懺悔時,我們說的四力懺悔,一、依止力;二、追悔力;三、對治力;四、防護力。在修第三個對治力的時候,還是要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時候,它的好處有那些呢?第一個,它會消除掉我們過去所造的業,所以在修對治力的時候要用這個。第二個,它會順便消除掉我們的瞋心,你一直不斷的修七支因果、自他平等、自他相換時,你不會再生氣、不會再生起嗔心。如果你不會生氣,不會生起嗔心,可以說就不會有退失菩提心的危險。因為菩薩戒的十八根本墮裡面,有兩個一旦違犯就會直接退失掉菩提心,一個是顛倒見,一個是放棄眾生。可是顛倒見,我們通常都不會有這個問題,我們並不會認為:「根本沒有業果、沒有三寶,沒有前後世。」我們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可能有些印度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印度教,有些印度教他們會以顛倒的見解來解釋道理,如果你相信這些顛倒的見解可能就會有問題。但是一般來說我們要生起顛倒的見解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它也需要很多顛倒的理由,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如果一直不斷的想顛倒的理由,可能會生起顛倒的見解,但是一般來說,我們都沒有這樣的問題。

 

我們的問題是怕會放棄眾生,若放棄眾生的話,我們的菩提心就會退失、菩薩戒也會不見。而我們什麼時候會放棄眾生呢?當我們生氣的時候!那麼生氣的對治法是什麼呢?一個是忍辱,另一個,也是最殊勝的,就是慈悲、菩提心。所以我們在懺悔的時候,對治力裡面最好的也是菩提心,但是很少人用菩提心,大部分都是念百字明咒。因為大家都認為念咒比較簡單,也不用想什麼,也不用花腦筋。所以對大家來說,用腦筋修和用嘴巴修,大家都比較喜歡用嘴巴修。

 

比如說用腦筋修和用身體修,我是比較喜歡用身體修,比如說拜佛和禪定比,大家都比較喜歡拜佛。因為這個比較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比較沒有壓力,我們拜佛只是身體累而已。當然,如果你慢慢的修禪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對你來說,拜佛的感受粗,禪定的感受很細膩,那個時候你還是會喜歡禪定。可是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喜歡拜佛,比較感受得到,也不用用到頭腦,也不用承擔什麼責任。

 

就跟我小時候一樣。我覺得我們人從頭到尾都一樣,有時候跟小朋友很像。我們做的事和小朋友不一樣而已,但是想法還是跟小朋友一樣。就像媽媽叫我念書,我會寧可媽媽叫我去做事。平常媽媽叫我去打掃時,我也不開心,不願意打掃,可是當我做功課的時候,媽媽說:「你不用做功課了,來打掃!」我是開心的,因為不用花頭腦啊!用頭腦是我們從小到大都不願意的。

 

可是真的用到頭腦修的時候,就會發現用身體來修是很粗的。我們說我喜歡內心修,喜歡修內在,這個可以說我們人的修行從身體走到頭腦裡面。

 

所以很多人都是念百字明咒,有的人拜三十五佛,也有人專門念懺悔的經文,這些也是對治力、對治法,可是最殊勝的對治就是剛剛講的菩提心。

 

當你懺悔的時候,也是要對懺悔的對象修慈悲心,為了他,你要修菩提心;為了他,你要成佛。這樣想的話,第一個,你跟他中間的業會消除掉;第二個,你心續當中的瞋心會不見。瞋心不見得話,你的菩提心很安全,不會退失。

 

弟子:「仁波切,想請問一下,什麼樣的情況才叫捨棄眾生?是內心發願:『我以後永遠也不要度他、我永遠也不要理他。』才是捨棄眾生;或者是只是內心只要有了不想再理會對方的念頭,就是捨棄眾生?」

 

仁波切:「你用麥克風的時候,要問簡單一點的問題喔!」()

 

仁波切:「慧貞(翻譯)不在的時候還比較好,我可以說:『這個我知道,只是中文講不出來。』(大笑)

 

仁波切:「捨棄眾生的情況,我認為是當我們恨的時候。當我們恨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心裡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永遠也不要再和他有任何接觸,永遠也不要再和他聯絡,永遠也不要再看到他。如果可以的話,以後在馬路上最好也不要碰到他。』可能你嘴巴不會這樣講,可是以你心裡面的感覺來說,已經對他氣到這樣子:『這個人真的可惡,不要說這輩子,下輩子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在馬路上也不要碰到他。』內心有這種感覺,這個時候,我覺得已經是放棄他了。因為你已經不願意再幫助他了,連看都不想看他一眼了,怎麼說幫助他呢?

 

有時候我們會對一個人不舒服,可是還是會捨不得他,還是想幫助他,有這種感覺。可是有些時候真的是已經氣到這樣子,希望永遠都不要看到他,這個剎那我認為是放棄。如果你一直都是這種感覺,你有能力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幫助他的。你一直都不想看到他,連看都不想看了,這個時候是不是就已經是放棄他了?你們覺得呢?我認為放棄是這個樣子。

 

弟子:「仁波切,那請問,有的人會認為如果對方有所改變,比如說他雖然之前做錯了,可是後來他也願意跟我們道歉、懺悔,他也已經改變了,跟以前不一樣,那我們也會願意原諒他,但是如果他都不懺悔,也不改變,那我們也不會想理他。比較像是有條件的,像這樣來說是放棄眾生嗎?」

 

仁波切:「這種應該沒有放棄吧!我想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子,比如說我對你生氣了,我希望有一天你改變,如果你改變了,我願意接受,我還是想跟你當朋友;如果你都沒有改變,那我也算了吧。這種我覺得應該沒有放棄吧!我所認為的放棄是連看都不想看到對方一眼!」

 

弟子:「這是不是跟瞋心很有關係。」

 

仁波切:「會放棄一個人大部分都是因為瞋心,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瞋心,對我來說,我真的是氣到這個程度了,我們說的「恨」。因為這個時候,如果是古代,比如說像皇帝,他就會殺這個人,因為他已經對這個人氣到這樣子。而且他殺這個人也不是簡單來殺,而是用很殘忍的方式來殺,從這裡可以看到他對這個人的瞋心,已經是到達我們所說的恨。當然,我們都不會像他這樣子,可是心裡面會有這種感覺,真的不想再看到他,不管他怎麼樣,都不要再看到他。」

 

仁波切:「你們有過這樣嗎?還是比較少?」

 

弟子:「有!但是我們自己本身要改。」

 

仁波切:「對我來說,在台灣這種問題很少。我到台灣的時候,感覺這裡很像六道輪迴的天人道。當你到天人的世界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要注意貪心,因為什麼都好,所以天人的問題就是貪心嘛!另外就是要注意懈怠的問題,因為什麼都已經有了。所以台灣的問題對我來說很像是天人的問題。」

 

「若是瞋心的問題的話,我們說到了阿修羅的地方,都是爭吵,都是打架。對我來說,當我到印度時要注意這個,一不小心就會不舒服,因為一不舒服,等一下就會生氣了嘛!人生氣就是因為是不舒服,你沒有弄我不舒服,我也不會生氣。就跟任何動物都一樣,我們弄牠不舒服,所以牠會生氣,沒有不舒服,牠也不會生氣。」

 

「我在印度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自己的這個問題。可是在台灣的時候,我沒有特別注意生氣的部分,因為大家都對我很好,去外面任何地方都沒有碰到這種問題,沒有人弄我們不舒服,所以在台灣這種問題比較少。」

 

我們開始今天的上課。

 

我們講到第六品,第六品是忍辱品。對我們來說,這個很重要,不論我們是大乘的修行人還是小乘的修行人,不管是有宗教信仰或沒有宗教信仰,忍辱都是非常的重要;不管你是在外面,或者是在家裡,忍辱都很重要。沒有忍辱的話,可以說就很難有和平,沒有Peace,因為我們大家都希望這個地球是和平的、這個國家是和平的、這個社會是和平的、我們的家庭是和平的、特別是我們自己的心情是和平的,這個都是要靠忍辱,沒有忍辱的話,我覺得要達到和平很難。

 

要修忍辱的時候,第一個要做什麼呢?你要知道忍辱的顛倒是什麼呢?就是瞋心、生氣!你要知道瞋心的過患,當你知道瞋心的過患以後,對於修忍辱會幫助很大。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個病的過患以後,大家都會小心。比如說以抽菸來說,我們宣導戒菸時都會說:「不要抽菸,因為會得癌症。」我們大家都知道癌症的過患,所以很想抽菸的人也會不敢抽菸,為了健康著想會願意戒菸。

 

所以要修這個修行的時候,必須要知道這個修行的功德;要斷這個煩惱的時候,要知道這個煩惱的過患,兩者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我要修菩提心,第一個要知道菩提心的功德,這樣你會精進、你會有興趣。我想要斷除瞋心,要做什麼呢?第一個你要知道瞋心的過患。所以以修行來說,你要知道它的功德;煩惱來說,你要知道它的過患。所以瞋心的過患,我們要記得,這個很重要。

 

一般來說,所有的煩惱都是有過患的,沒有一個煩惱是有功德的,都是會造業。可是業最重的煩惱就是瞋心,因為它會同時做兩個事情,第一個是它會造下一個新的業,而且貪心造下的業和瞋心所造下的業相比,貪心造下的業完全比不上瞋心所造下的業比,瞋心所造下的業比貪心所造的業重得太多太多了。另一個是,過去我們所做過的功德,不要說一般的修行或一般的功德,連菩提心都會退失。所有的修行、所有的法裡面,最有功德、能力最殊勝的就是菩提心,如果連菩提心都會退,其他一般的修行、一般的功德都不用說了。

 

所以瞋心的業是很重很重的。以過患來說,所有的煩惱裡面過患最嚴重的就是瞋心,這個我們要記得。

 

另外,也不只是造了一個新的業,業我們都看不到,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即使造業也不怎麼樣,反正我都看不到;有些時候我們也會認為,過去的功德滅掉也不怎麼樣,反正我們也是看不到。這個是我們看不到的部分,但是看得到的部分呢?也是有它的過患。你們看一個人瞋心,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多難看,不論他的學問多高,一旦生氣的話,我們都說他的學問都是嘴巴而已。一個師父不論他多懂佛法,他生氣的話,我們都說他的修行都是在嘴巴說說而已,根本沒有修行。

 

所以你一生氣的話,多不好看,多丟臉,多尷尬,生氣以後你會多不好意思,有多後悔?我們生氣以後都會後悔啊,你們不會嗎?()我覺得最尷尬,最丟臉的就是生氣。

 

這些都是瞋心的過患,這個我們要知道。當我們知道慈悲的功德以後,沒有人會沒有興趣的,只是做得到跟做不到而已,大家都會變得非常有興趣。而當我們知道煩惱的過患以後,只是消除得掉和消除不掉的問題而已,沒有人會不想消除掉煩惱。

 

接下來呢?我們想要修忍辱,但是為什麼我們都沒有辦法修忍辱呢?因為我們都愛生氣嘛!我們大家都說修忍辱很難。對我來說,修忍辱不是這麼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它是偶爾而已,有些有些時候而已嘛!我覺得要修貪心的對治法比較困難,貪心差不多從白天到晚上都有。對我來說,我們要斷除貪心很困難,只是可能我們都不覺得自己在貪心而已。可是瞋心呢?我們沒有從早到晚都在生氣的,我們只是偶爾偶爾,有些時候會生氣。所以瞋心跟我們,並不是很熟;我們跟貪心是每天在一起的,跟瞋心並沒有。所以,如果你真的願意,修忍辱不是那麼困難,因為瞋心它不會天天都來,它是有些有些時候來,這個時候我們會生氣,這個時候我們要修忍辱。所以修忍辱,只要我們自己願意,它不是那麼困難。

 

一般來說,我沒辦法修忍辱,是因為我會生氣。但是人為什麼會生氣呢?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原因的,我不是莫名其妙,沒有原因、沒有理由就生氣。對我來說,我為什麼會生氣?因為我不舒服。不只是我們人而已,連動物都是,連動物都一樣,任何有情都是一樣,你弄他不舒服,他會生氣。

 

平常我們不舒服也是有原因的,我們剛剛說生氣是有原因的,因為我不舒服嘛!那我為什麼不舒服呢?也是有原因的,而這些原因我們自己要想清楚。舉一個例子來說,本立讓我不舒服了,為什麼呢?因為本立幫助了我的敵人;這個人我不喜歡,可是本立卻對他很好,所以本立讓我不舒服,類似這種讓我不舒服的原因有九個。

 

舉一個例子來說:本立過去對我的敵人很好,因為他以前幫助過我的敵人很多很多,所以我的敵人現在整個好起來,這是一個讓我不舒服的原因。

 

也有一個狀況,這個人跟我完全沒有關係,可是我不喜歡這個人。很奇怪的是,當有人幫助了這個我不喜歡的人時,我的內心也會不舒服。這個人也完全不認識我,我也完全不認識他,我和他從來沒見過面,可能我只是知道他的名字、聽過他的事、看過他的照片,但是我就是不喜歡他,當我聽到本立幫助他時,我的內心不舒服了。

 

再以時間來分會有三個,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本立有幫助過他,可是現在沒有幫助他,未來也不會再幫助他,可是過去有幫助過他就夠了,這個就足夠讓我不舒服了。有時候,過去沒有幫助他,但是現在正在幫助他,這個會讓我不舒服。也有時候是以前也沒有幫助他,現在也沒有幫助他,可是你做的這些事情對他未來會好,這樣我也會不舒服。

 

所以不一定是你直接對我好或不好,你直接對我不好,當然我們是人,難免都是會不舒服的。但是有時候這個人是一個我們都不認識的人,這個人也從來沒有傷害過我們,可是我們卻會因為別人對這個人好而不舒服,可以說我們的個性是非常的不公平。每個人應該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經驗吧?對我來說我有過這種經驗,我有不舒服過。當然不是在場的你們弄我不舒服的啦!我是說別人。()

 

我是有這樣不舒服過,這個人跟我完全沒有見過,也完全不認識,可是因為我不喜歡他,當我聽到有人幫助他時,我心裡不舒服了,我對這些幫助他的人也同樣不舒服。

 

也有些時候是跟我本人有關係的。比如你過去對我不好,你現在對我不好,也有些時候是你過去和現在也沒有對我不好,可是你這樣做對我的未來不好,所以我不舒服了。

 

也有些時候,你對我也沒有做過不好的,你對我不喜歡的人也沒有做過好的,可是你對我的親戚或者朋友不好,可能你過去對我的親戚朋友不好、現在對我的親戚朋友不好、對他的未來不好,這個時候我也會不舒服。

 

所以,以上總共有九個原因,讓我們不舒服的原因有九個。這個時候,我們要想什麼呢?這個時候我們要想清楚,第一個要想的,是入行論所講的,舉一個例子來說,你出生在一個熱的地方,比如說我出生在台灣,台灣天氣熱的時候,你生氣有用嗎?沒有用!因為你出生的地方本來就是熱的地方,你要想辦法而已。我們都是這樣子的,天氣熱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會對天氣生氣吧?我們大家都是想辦法,可能最少拿一個扇子煽風吧。我們大家都是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生氣。

 

寂天菩薩的意思也是這個樣子的,我們出生的地方叫做“輪迴”,我們都是從煩惱和業裡頭出生的,所以由煩惱和業裡頭出生的,身上也一定帶有煩惱和業。只要有煩惱,你一定會不舒服的。你在有煩惱的地方出生,一定會碰到煩惱;就像在熱的地方出生,一定會碰到熱。

 

所以你今天不是出生在淨土,而碰到了不舒服;你今天也不是在解脫當中,碰到了不舒服,你今天是在輪迴當中,碰到了不舒服,這個本來就是輪迴的自性,所這個我們要知道,輪迴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有些師父,他用幽默的方式來講。這個師父的事情有一些不順利了,人家跟他說:「師父你的事情不順利喔!」他回答:「因為在輪迴嘛!」意思是就是輪迴啊!輪迴就是有些時候順利,有些時候不順利。這個就像我們剛剛講的,我們出生在很冷的地方,沒有人因為天氣冷,而對天氣生氣的,都是想辦法,一定有它的對治法。

 

我們不舒服,一定有方法可以消除的,碰到好的也會有它的障礙。碰到不好的事,不需要生氣,你要想辦法,一定有方法。可是碰到好的時候,你也不要驕傲,一定有它的障礙。碰到好的時候,你要保護好,不是驕傲;碰到不好的時候,你要想辦法,不是生氣。

 

所以當我們碰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想到佛陀講的,我是出生在輪迴耶!佛法說輪迴裡面都是苦。我自己不知道而已,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多多少少的問題。因為我們都是看到人家的外面,我們看不到人家裡面的問題。

 

就像對不丹來說,台灣有多麼好,我們在不丹聽到的都是這個,所以從不丹來台灣。聽到的都是台灣有多好有多好,所以對我們來說到台灣,比去淨土還要難。()

 

我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昨天又心跟我一起下來南投的時候,我跟又心的先生說的:「你可以拍一個紀錄片“喇嘛與台灣”,紀錄喇嘛是怎麼來台灣的,大家的目的都不一樣,但是大家來的時候,受到的辛苦都差不多。」對我來說,我那時在香港等簽證,住了一個飯店,住了1個月又13天,好不容易來了台灣。到台灣的時候,也是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候,但是我居然在台灣差一點餓死,兩三天才吃一個便當。

 

Kinley堪布幫我辦的台灣簽證,但是我到的時候,堪布人不在台灣,他去加拿大了。當他從加拿大回來台灣的時候,我已經來台灣25天了,他過來找我,看到我的時候,他嚇到了。他:『我差一點把你弄死耶!』因為我瘦到連骨頭都露出來,全身看過去都是骨頭。他:『哇!你要趕快吃飯。』我房間裡有一個小冰箱,他打開冰箱,看到冰箱滿滿都是便當,他都嚇了一跳:『這個是什麼東西?』我:『是便當,有18個便當。』

 

因為我剛來台灣,不會講中文嘛!有一個先生,他是堪布的朋友。你們會不會無聊,要講這個故事嗎?()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很好笑,我是半夜到達台北的飛機場,下來台中的時候已經兩點多了。因為以不丹的習俗來說,主人一定會等客人,招待客人吃一點小小的東西。我到了台中的時候,來到了我住的地方,是一棟大樓,我看到這棟大樓,心裡想:「這個主人一定很有錢。」

 

可是這個大樓整棟都是空的,整棟都沒有人住,我住在空大樓的其中一個空房間。我準備了一個“喀達”和藏香,要送給大樓的主人,我放在桌上,在椅子上一直等等等,等到睡著了。早上起來,太陽出來了,我的門是開的,但是卻沒有人來,我心想:「主人為什麼沒有來?」

 

大概十一點多,一個先生來,他說他是堪布的朋友,他帶我一起去吃早餐,我們一起去吃,然後他帶我去7-11買牛奶,他拿大罐的。我:「太大了,不用這麼大,小罐的就好。」他幫我買小罐的。然後他幫我買一個看起來很貴的餅乾,我:「不用!麵包就好。」然後他買麵包給我。

 

我回到住處,結果差不多四天,他都沒有再過來!我這四天就只吃這個,牛奶也沒了,麵包也沒了。我這個時候不會坐電梯,這個時候我還不敢搭電梯,但是肚子真的很餓,有一次我真的跑去搭電梯,電梯打開的時候直接就到地下室,都是車子,我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的一個地方,我想說我到底是到了哪裡啊?趕快跑回去電梯,隨便亂按,剛好又按到我住的九樓,回到我的房間,從這個以後我都待在房間,沒有再出去。

 

四天後這個先生再來的時候,他看我臉色不對,因為已經四天沒有吃東西了,於是他帶我去吃東西,然後他叫他公司的人之後送便當給我。

 

隔天公司的一個年輕男生拿便當過來,我吃這個便當,沒多久,又一個人送便當過來,我跟他說我這裡有便當,然後兩天都沒再送便當過來。我心想:「是不是我跟他們的溝通出了什麼問題?」當時我一句中文也不會講,也不知道是出了什麼問題。

 

於是之後他們只要有送便當,我就全部都拿,有時候兩三天都沒有拿到便當,有時候一天就拿了八個便當,因為他們有八個男生,於是我的冰箱塞得滿滿的,有十八個便當。()

 

堪布從加拿大回到台灣,來看我的時候,打開冰箱看到這些便當:「這些便當都不能吃,都壞掉了。」

 

這個時候是台灣經濟最好的時候,在九二一地震之前,可是我在台灣差一點點餓死。

 

然後最麻煩的是我的頭髮越來越長,想要剪頭髮卻沒有剪刀。我想:「真的不行,我一定得要出去。」我找到樓梯,從樓梯下去,走出大樓,然後我一直回頭看我住的大樓,怕等一下找不到這個大樓,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走到看起來很像剪頭髮的地方。我一進去,裡面有三個女生,一看到我,三個人都站起來,一直看著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我說我想要剪頭髮,她們三個人互相看,然後一直笑,叫我坐下,她們叫裡面一個男生幫我剪,我剪頭髮的時候看到價目表,我身上只有港幣兩百多元,我看到價目表最少是三百,我心裡想港幣兩百是台幣多少?如果夠的話就算了,如果不夠的話我該怎麼辦呢?我心裡一直緊張,但是也沒有開口問。

 

頭髮剪完後,這個男生要幫我洗頭,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洗頭方式,他一直壓我的頭下去,可是我不習慣,頭一直一起來,然後三個女生都來壓住我的頭,由這個男生來幫我洗。()因為我很不好意思嘛!很緊張,然後水一碰到頭,我整個從腳底麻起來,所以頭才會一直不自主的抬起來。

 

好不容易洗完頭,我問他們:「How much?」這個時候我的英文也很不好,他們說不用錢,然後我也沒有給錢。

 

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我住了四個月,然後回去了。所以我們到了一個好地方,不只是這個地方好而已,自己的福報也要夠,福報不夠的話,你還是得要受你自己的部分()

 

我們那邊的人來看這邊的時候覺得,台灣有多麼好啊!台灣人來看不丹的時候覺得,不丹是個快樂的國家!其實,我們人都只是看到外面。所以當我們不舒服的時候,我們自己不覺得而已,事實上不管在世界上哪個地方,不管世界上哪一個人,一定多多少少都有困難的部分,所以我們大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面對這個問題。心裡要有一個觀念:「我要面對這個問題!」這個觀念對我幫助很大,每次我碰到問題的時候,當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會辛苦嘛!可是一個觀念:「我要面對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很像我的一個功課,我的一個思考,如果這個過了,我多了一個經驗嘛!可能以後有人碰到同樣的問題,我可以幫助到他們,至少至少,我以後會有一個故事可以講給大家聽。()

 

所以當我碰到問題、碰到困難時,有時候是覺得辛苦,但有時候心裏反而是開心的。上次我和其他師父在打掃佛堂的時候,我跟他們說,我每次打掃的時候,都會想到不丹的一個成語,這個中文我不太會翻譯,它的意思是苦的後面就是甜(苦盡甘來),你做了一個辛苦的事,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幸福,所以我每次打掃的時候,都是在等這個。()等一下是不是會有一個幸福降臨。

 

所以當我們碰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要想,我要面對這個問題,一定有一個方法。也不只是我而已,很多人都有碰過這種問題,很多人都找方法,找方法來一定可以解決。就像我剛剛說的,這是一個輪迴,輪迴是跟人在一起的,所以不只是我而已,每個人都一定會碰到這些問題,要想這個。

 

我們心裡想:「這個就是輪迴嘛,本來就會碰到不舒服的事!」這個比較容易想到,但是接下來,我覺得比較困難,可是如果你可以想得到的話,這個會非常有用、非常有力量,我們說“他不是故意的”你要想到這個“他不是故意的”。

 

我們說,我為什麼會生氣呢?因為你弄得我不舒服嘛!寂天菩薩說:「對你來說這個是有道理,但是也有不公平的地方,比如說感冒、生病也同樣弄你不舒服,可是你不會對感冒、生病生氣。」對不對?

 

比如說我感冒了,這個感冒弄我這麼不舒服,可是我們會對感冒生氣嗎?沒有啊!我們從來沒有對病生氣的。

 

慧珍:「有啊,有的人還是會對病生氣!」仁波切:「嗯,有人可能會,對不對?他可能會對病或者這個身體都會生氣,因為可能真的太不舒服了,但是一般來說很少。」「對我來說,我不會,我小時候如果發燒,我是最開心的(),因為老師一摸就知道我是發燒,就可以不用唸書。」「最不喜歡的病就是老師看不出來的病,我是真的生病,但是老師不給我放假()。」

 

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水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病,因為可以放假不用唸書。所以病也弄我們不舒服,可是我們不會對病生氣。所以寂天菩薩的意思是,你不要因為他弄你不舒服,你馬上就對他生氣,因為病也同樣弄你不舒服,但是你為什麼不會對病生氣,而對人生氣呢?

 

可是我們會覺得這個跟生病的狀況不一樣,因為病不是故意的,但是人是故意的。可是事實上情況是一樣的,道理是一樣的,為什麼我們會生病,因為不好的因緣俱足的時候,我們就生病了。這個人也是很多不好的因緣俱足的時候,弄我不舒服了,事實上他也不是故意的。

 

這個時候要用自他相換,要換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對你生氣的時候,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對我來說,我是不得不生氣。不是因為我喜歡生氣,所以來生氣,世上沒有喜歡生氣的人,也不是我可以選擇、可以作主的,更不是我故意想要弄你這樣

 

很多時候,都是不得已的。一開始,我也沒有想到我會生氣,因為一開始我只是想跟你講一講,可是沒有想到突然間我變成生氣了,我自己也不知道,當我知道的時候我已經在生氣了。所以以自己的經驗來說,我們對人生氣的時候,絕對不是故意的。

 

所以呢?一樣的!人家對我們生氣的時候,也不是故意的,大家都一樣,大家都很像。可是我們都覺得,我對你生氣,不是故意的;可是你對我生氣,是故意的。人家弄我們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的感覺上都是覺得人家是故意的。中文說的“過份”,對不對?“過份”的意思在我聽起來,好像對方就是故意的,是不是這樣子?可是事實上,對方不是故意的,對不對?

 

所以我們不能說:「因為你弄我不舒服!」有些時候我們要想:「生病也同樣弄我不舒服,他弄我不舒服,跟生病一樣,兩者很像。」「當很多不好的因緣俱足了,生病會弄我不舒服;當很多不好的因緣俱足了,他也會弄我不舒服。」我們想這個,對我們的忍辱也有幫助。

 

還有一個眾生的情況,我們也要知道。舉一個例子來說,當我們遇到一個醉漢,我們不會這麼在意他,不會理會他講的話。我們會說:「算了!他喝醉了。」或者我們遇到一個精神狀況出問題的人,我們也會說:「算了算了!他精神出了狀況。」

 

台灣有這樣嗎?在不丹的話,喝醉以後你可以跟人家吵架,大家都不會理你,因為大家都知道你喝醉了嘛!不論你說什麼,人家都不會理你,講到你自己覺得累為止。也有瘋掉的人,人家也不會理會瘋掉的人說什麼。所以用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很好。

 

我們有時候會說:「不要跟他計較了,他今天心情不好!」我們說他喝醉了、他瘋掉了、他精神狀況出了問題、他今天心情不好,這樣子我們多多少少會對他忍辱,不會容易對他生氣,對不對?

 

比如說,你生氣的時候,我想到可能你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說你喝醉了。喝醉以後你罵我,我不會生氣的,因為我知道你是被酒精控制,你沒得選擇,你不是故意的。所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你罵我的時候,希望我要知道你是沒有選擇的,你不是故意的,因為今天你心情不好。特別是,當你對我生氣時,有時候你真正生氣的不是我,而是你在外面工作上面遇到問題,所以到家裡的時候,這個情緒全部發洩在先生、太太、小孩上面。為什麼他會不舒服,你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是外面弄他這樣的。

 

所以我們知道這些狀況後,也是很有機會可以修到忍辱,對不對?我們要知道這些,剛剛所講的,可能他喝醉了、可能他心情不好、可能她精神狀況出了問題,我們會說:「沒關係、沒關係,算了、算了!」

 

也有一個狀況,比如說你的老闆請你來罵我,我不會對你生氣的,我只會對老闆生氣而已,因為我也知道你是聽命於老闆,所以你根本沒得選擇,是不是這樣?比如說校長請老師來罵我們時,我們會對校長不舒服而已,不會對老師這麼不舒服嘛!對不對?因為我們知道,若是老師不罵我們的話,可能校長會對老師不好,所以我們這個時候會怪在校長身上,不會怪在老師身上,因為我們也知道老師是不得不罵我們,老師沒得選擇,是他的上面來控制他。

 

所以這個跟我們自己本身的情況很像,我們所有人都是受煩惱所控制的。這個我們大家看我們自己的時候就會知道,我們是生氣來控制我們的,不是我們來控制生氣。我真的不喜歡生氣、我真的不想生氣,可是有些時候還是會生氣的;我真的不喜歡罵人家、我真的不想罵人,也是有些時候還是會罵人家,這個代表什麼?代表我們沒有選擇!是生氣來控制我們。所以當我們冷靜下來以後,回過頭來看自己當時生氣罵人時,會想到:「唉!這些真的是煩惱的過患,我被生氣所控制了。」當我們罵人的時候,會知道自己被生氣所控制,反過來當人家罵我們的時候,你也要盡力這樣子想:「這個是煩惱控制住他,是生氣控制了他,他沒有選擇。」

 

藏文說:「被煩惱所自在。」意思是被煩惱所控制。如果你知道有情都是被煩惱所自在的,人家罵你,人家對你態度不好,你多多少少會忍辱。

 

有時候觀念不同、看法不同,我們對他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當我們看到人家驕傲的時候,有時候並不會討厭他,會覺得他很可愛,覺得他就像一個小朋友一樣。有些小朋友會喜歡拿東西Show給我們看嘛!這個跟大人的驕傲很像,跟我慢很像,但是我們並不會討厭,會覺得他很可愛。

 

所以修忍辱的時候第一個要想到的,就是剛剛講的,這個地方是輪迴,輪迴是苦,我們出生在輪迴,本來就是會碰到這些問題。第二個,眾生都是沒有選擇的,被煩惱所控制,他跟我都是一樣。我覺得,不論你是修慈悲還是修忍辱,最好的方法,就是你都要覺得:「他跟我是一樣的、人家跟我是一樣的!」我覺得這個觀念很有用。如果是男的長輩,你要覺得,他跟我的爸爸很像、跟我的叔叔很像。叔叔的個性平常很好,是很善良的人,但是罵人的時候聲音很大,有人罵你的時候,你也把他想成跟你的叔叔很像。這樣想的話,會幫助你很多。簡單來說,他們跟我們很像、他跟我很像,這樣想的時候,要修忍辱比較容易。

 

入行論還特別提到,我們不管在哪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批評”的問題。我們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時候,我們會非常的不舒服嘛!這個時候,寂天菩薩說:「有人批評你時,你不用這麼不舒服,你要知道,還是有其他人在讚嘆你!」意思是,有人不喜歡我,沒關係!還是有人喜歡我。

 

寂天菩薩又說:「有人讚嘆你,你聽到後,也不用驕傲,因為還是有人批評你。」()

 

所以我們的個性,都是他來弄好、弄穩定。因為我們聽到讚嘆的時候,容易會傲慢;聽到批評的時候,容易會心情低落。所以寂天菩薩的意思是,你的心情不用這樣容易受外面影響,心情要穩定,要balance。聽到批評的時候,要想:「沒關係!還是有人讚嘆我、還是有人支持我、還是有人喜歡我。」而聽到大家都讚嘆你、大家都喜歡你的時候,你也不要傲慢,還是要知道有人還是會對你不滿意。

 

入行論裡有一個偈頌:

若有他人罵詈我,讚揚於我有何樂;

若有他人讚揚我,罵詈於我何不樂。

 

聽起來很好笑,意思是:「有人批評我,也不用這麼難過,還是有人讚嘆我;有人讚嘆我,也不用這麼開心,還是有人批評我。」一開始聽很好笑,可是這個觀念卻很有用。

 

 

 

還有一個偈頌:

若求補救猶可及,此時何用不樂為;

若於此事無補救,為之憂惱有何益。

 

對我來說,這個對修忍辱也是很有用。意思是,若是事情有方法,還來得及,我也不用生氣嘛!等一下還是可以想辦法解決。如果已經沒有方法,來不及了,你生氣也是沒有用。

 

這個對我來說是很好的觀念,如果有方法,還來得及,我也不用生氣嘛,等一下我還是可以做啊!一切都還是來得及。而如果已經沒有方法,已經來不及了,你生氣也是沒有用,因為都已經來不及了,為什麼還需要生氣呢?

 

所以有時候我坐火車、搭飛機遲到了,還是誤點還要等,都會想到這個。如果來得及,也不用生氣了,反正還來得及;來不及了,就算生氣也是沒有用,多了你自己一個不舒服而已。

 

所以不管任何事情,做得到你就做,你也不用生氣;真的做不到,對你來說沒辦法,你也不用生氣,這個根本沒有辦法。

 

還有一個偈頌:

聚沙為屋若摧倒,令諸童稚號啕哭;

若失讚譽與名聞,我心惱喪亦同彼。

 

寂天菩薩:「有人讚嘆我們的時候,我們會非常開心;有人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會非常難過。這樣子,有時候就像小朋友一樣。」對不對?因為小朋友就是這個樣子嘛!

 

有時候,有人讚嘆我們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沒有這麼好,但是對方還是會讚嘆我們;有人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知道自己並沒有這些過失,但是對方還是會批評我們,這時候不需要難過。然而,當人家讚嘆我們的時候,我們明知自己身上沒有這種功德,還是會很喜歡聽,寂天菩薩說:「這個很像小朋友一樣!」

 

寂天菩薩說:「就像一個小朋友在海邊玩沙子,堆沙屋,剛剛才弄好了,突然海浪還是風來了,沙屋倒了,小朋友嚎啕大哭:『我的房子倒了!』」事實上你的房子沒有倒!這就跟人家讚嘆你或是批評你一樣的,人家讚嘆你,你也沒有上去;人家批評你,你也沒有下去。事實上對你來說,讚嘆沒有什麼好處,批評也沒有什麼壞處,可是因為你的心就跟這個在海邊玩沙的小朋友一樣,所以你才會一下子開心,一下子難過。

 

所以就像剛剛我說的,有時候我們從小到現在都沒有什麼改變,我們人真的是跟小朋友真的很像,小朋友跟我們很像。

 

但是我們對別人呢?我們自己不要這麼的在意人家對我們的褒貶,但是我們對於別人還是要讚嘆喔!即使對方也知道他自己身上沒有這種功德,自己沒有這麼好,但是我認為我們還是要讚嘆對方,讚嘆是一種鼓勵,讚嘆別人是好的、非常正面的事情。但是別人對我們有沒有讚嘆,有沒有批評,不用這麼Care,不用這麼不舒服。因為一般來說,很少會聽到讚嘆的,容易會聽到批評的,所以我們不要這麼在意,這個不是這麼重要。可是我們對別人還是要讚嘆,因為其實大家都是喜歡聽讚嘆的,不喜歡聽批評的,所以我們還是要多讚嘆,少批評。

 

最後,寂天菩薩還說了一個修忍辱的方法;就是不管是誰,你都要尊重。這個我覺得也很重要,只要你尊重對方,修忍辱很容易。

 

在我們那邊來說,我們的老師都打過我們,但是不要說告,連內心的不舒服都沒有耶!老師打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痛,但是現在呢?對老師並沒有不舒服。這個老師教我的東西也不多,可能打我的還比較多,可是我對他沒有生氣,原因是什麼呢?我覺得,可能一直以來我都對他有尊重,所以不會這麼不舒服。所以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修忍辱,互相尊重也是很重要。

 

比如說,我們對我們上面的人要修忍辱會比較容易嘛!若是我們根本看不起這個人,我們要對他修忍辱,真的會很困難。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中間缺了尊重!

 

我非常看不起這個人,這個人對我一點點不好,我都會非常不舒服。可是,若是我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比我厲害、比我還好,他同樣這樣對我,我不會不舒服。當他對我說:「不好意思喔!」我馬上會回答:「沒關係、沒關係!」我很會對他修忍辱。可是當一個地位比我們低、比我們窮、比我們長得不好看,弄到我們一點點,我們都會非常不舒服。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對他沒有尊重,所以我沒有辦法對他修忍辱。所以修忍辱的時候,尊重的部分也是非常重要。

 

上面講的你們都聽得懂嗎?

 

我們說:「要我馬上不生氣,要我修忍辱,這個很困難!」我們大家都會這樣說嘛!但是這個跟受戒不太一樣,受戒的話,你今天受了戒,從今天開始就要持守好,你不能說我慢慢的來持守戒律,不能這樣,你沒得選擇。但是修忍辱的話,你可以從小小的部分開始練習。

 

舉一個例子來說,我跟本立說謝謝,他沒有跟我說不客氣,我會不舒服。可是慢慢的,我不在意這個,然後我也沒有不舒服。然後,慢慢的,以前我對這個人這樣,但是他卻沒有對我這樣,我會非常不接受,慢慢的我連這個也接受了,都是從這些小小的地方開始練習。但是這些都是平常就要注意的,沒有注意的話,也不可能會進步。

 

所以從這些小小的地方開始練習。平常在家裡,我常常跟你們講過,先生和太太吵架,有時候常常不是什麼大事情,都是為了一些小事情而吵架。()比如說看電視的時候,一個人:「這個就是這樣子、這樣子⋯⋯!」一個人:「根本不是這樣子,是這樣子才對!」一個人:「明明就是這樣這樣⋯⋯。」為了一個電視,兩個人會吵起來。

 

有些時候在不丹,我看到先生開車要轉彎,太太說要按喇叭,先生按了一聲,太太說要按多一點,先生說我知道我知道!然後為了按不按喇叭開始吵架。

 

所以這些都是一些小小的事情,很多人跟人之間不舒服都是為了一些小小事。所以小事情我們都要學會放棄,我覺得都要讓對方,我們不會輸到哪裡去。有人會害怕如果什麼都讓對方,會不會在家裡完全沒有權力?絕對不會!你修忍辱修得越好,在這個家裡越有權力,大家會越尊重你。你在家裡越是會生氣、越發脾氣、越是不斷的講氣話、講不好的話,以一個東西來說,你越來越沒有價值。媽媽都是這個樣子、爸爸都是這個樣子,不要理了,他本來就是這樣子。然後,你講的話大家都不想理會了,講的話完全沒有價值。

 

從前古代有些印度教的師父,他講的話,連國王都會怕。古代印度教的師父對國王不高興了,對國王說:「國王,你這輩子會餓到吃人的肉!」印度教師父的這個話一講出口,國王就一定會餓到吃人肉。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印度教的師父,平常是不隨便講話的,可以說是“惜語如金”,一旦他講出來的話,就會變得很有Power,力量非常的大。連我們佛教都非常怕這種印度教的師父。

 

有一次我在印度南部,要去機場搭飛機來台灣,印度的計程車司機故意繞遠路,一直繞、一直繞,繞到我都已經快要遲到了。我跟計程車司機:「有一天你的小朋友也會需要搭飛機出國,這個時候人家也會這樣對待你的小朋友。」我一講以後,計程車司機馬上嚇到,他:「喔哇!拜託你不要這樣講這種話、不要講這種話。」他認為我們也跟印度教的師父一樣,因為看起來都是修行人嘛!()這個時候我想:「喔!原來他是相信印度教的。」他馬上非常害怕。

 

到了機場以後,司機跟我說:「錢算你一半就好、一半就好!」我:「這一次你還是全部都收,可是你以後不要這樣故意繞。我知道你是為了要多賺一些錢,但是我的機票費比你的錢多很多。也不只是這邊遲到而已,我泰國那邊轉機也都會遲到,這樣我要多花多少錢?」「為了你多賺幾百塊錢,我的好幾萬塊都不見了!請你要考慮這個。但是不論如何,我都不會讓你的小朋友遇到同樣的狀況,你不用擔心!」他都很害怕,他馬上:「不要講、不要講。」()

 

為什麼以前的這些師父,所說的話能夠這麼有力量?因為他平常話都是不隨便出口的。如果你都是隨便罵的話,你的話也會越來越沒有力量。我們都是這樣嘛,對不對?

 

所以你修忍辱的話,大家一定會越來越尊重你的。我們大家都有一個責任,就是要孝順父母;孝順父母就是,父母說什麼,我們都要讓他們。因為很多事情,其實父母也不太明白,但是不論他們說什麼,我們都要讓,他今天說什麼,我們都說:「是是是。」讓他就好。

 

對我來說,我跟不丹的法王、老堪蘇仁波切,都是這樣。不丹的法王很喜歡我,因為我從來沒有頂嘴法王。法王說什麼,我都順他,法王說是,我就說是;法王說不是,我就說不是。可是法王跟我們寺院的一位堪布就常會吵架,因為比起我,堪布和法王更熟,所以有時候法王說是的時候,他會說:「師父!這個可能不是這樣。」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

 

如果今天師父跟你講佛法,這個你就必須要問清楚。因為有一天師父不在了以後,再也沒有地方可問。關於佛法方面,你不用怕師父,要問清楚,其他的事情,都是法王說什麼,你說:「是是是!」就好了。

 

老堪蘇仁波切來台灣的時候,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老堪蘇仁波切跟我們說:「台灣的高速公路比美國的大。」()甘鳩師父:「不可能的,師父!美國的高速公路比台灣大。」堪蘇老師父問:「你去過美國嗎?」剛好甘鳩師父沒有去過美國。甘鳩師父:「沒有,我沒有去過美國。」堪蘇老師父:「我去過美國,也來過台灣啊!」然後甘鳩師父沒說什麼。我和甘鳩師父兩個人坐在後座,甘鳩師父看我,我說:「你不用看我啦!」()

 

然後我們到了台北101旁邊,堪蘇仁波切:「喔!台北比紐約大。」甘鳩師父說:「不可能的,師父!紐約比較大。」甘鳩師父看我,意思是要我幫忙他回答,我:「我很早就不加入這個討論了。」()甘鳩師父:「要講清楚啦!」我:「為什麼要講清楚?紐約大還是台北大!師父講的,你也沒有去過紐約,所以你不知道,師父去過,師父他自己知道啊!」(大笑)甘鳩師父:「嗯,師父去過的紐約絕對不是在紐約市的中間!」(大笑)

 

所以,這些對我來說是小事情,我們跟長輩相處,這些小事情不要這麼在意,不要那麼的Care。不論你跟長輩、跟先生、跟太太、跟父母、跟同學,這些小事情都要讓他們。凡事都要看情況,如果真的是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要講清楚,因為都來得及,怕以後他們說:「為什麼你這個時候沒有講清楚?」怕碰到這種問題。事情還沒發生前,如果你覺得真的很重要的事,要先講清楚。

 

很多事情你都是讓對方,慢慢你跟對方的關係會變得很好,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會修到忍辱,這些都是忍辱的修行。修忍辱時,也不一定外面一個人來弄你不舒服,你才修得到忍辱,忍辱是生活當中,隨時都在修。修忍辱跟修禪定完全不像,修禪定時,通常有一段特別的時間,比如說我今天要修禪定,外面的人也看得出來你在修禪定,自己也覺得自己要修禪定,而忍辱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時間修,隨時隨地都在修。

 

以前有一個師父修忍辱,他坐在地上,一張紙放在自己前面,上面寫:「我在修忍辱」。旁邊一個瘋瘋癲癲、很像濟公的師父看到了,問他:「你在做什麼?」他:「我在修忍辱!」這個像濟公的師父於是去繞塔,繞回來後又問他:「你在修什麼?」他一點點不耐煩了:「我在忍辱啊!」這個像濟公的師父又去繞塔,繞回來又問一遍:「你在修什麼?」他不高興了:「忍辱啊!」像濟公的師父:「你在修忍辱?去吃大便啦!」這個師父一聽,生氣了,站起來要打他。沒想到這個像濟公的師父馬上坐到他的位置:「好好好!現在你來打我,換我來修、換我來修。」

 

為什麼換我來修?因為你不會修啊!忍辱不是這樣修的,忍辱是碰到這種問題,你來打我的時候,我來修。這個師父突然間領悟了,很像禪宗說的,突然開悟了。他覺得:「喔!原來忍辱是在這個剎那修的,當人家對你說:『你去吃大便啦!』這個剎那要修忍辱。」這個師父一開始覺得,我正在修忍辱,為什麼你要一直過來欺負我?當他想打這個像濟公的師父時,這時候像濟公的師父:「好!換我來修。」師父才恍然大悟,開悟了。

 

忍辱也是在修對人的尊重,就像我們跟我們的法王從來沒有吵架過,原因是什麼?我覺得是因為尊重,也是師父不論說什麼,我們都說:「是是是!」因為很多事對我來說都不是很重要,除了佛法以外,佛法的部分當然就一定要問清楚。

 

所以從小小的地方都修得到,慢慢慢慢的大的地方你也修得到。我們 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在山上修行,他的名字叫忍辱仙人,一個國王可能是信奉外道的,並不喜歡他,國王問他叫什麼,他說他叫忍辱仙人,國王說:「既然你是忍辱仙人,那麼我罵你的話,你會不會生氣?」他:「不會的,我不會生氣。」國王於是罵他,他真的不生氣。國王又問:「打你呢?」他:「也不生氣!」國王於是打他,他也不生氣。後來國王:「砍掉你的耳朵呢?」他還是回答:「不生氣的。」於是國王拔刀砍掉他的耳朵。慢慢慢慢的,手、腳、身體全部一吋吋的被砍斷,被國王節節支解的方式淩遲處死,可是他還是不生氣。這種事情怎麼做到呢?他是真的完全沒有生氣,但是要怎麼做到呢?也是慢慢這樣訓練來的。

 

所以很多事情,人家覺得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也是小小的事情開始不Care、不Care,慢慢的,有一天碰到大的事情你也不覺得怎麼樣,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心理學說,我們人生氣要發洩,比如說打枕頭、去外面叫很大聲,這種方法我覺得只能偶爾,真的你已經不行了、找不到方法時,可以這樣,但是我覺得這很像吃止痛藥一樣,治標不治本,你的脾氣不會變好。

 

我覺得你不能每次都這樣,靠打枕頭、去外面大吼大叫來發洩。有時候我們開玩笑:「這個是不是給人家生氣的訓練?」人本來就是愛生氣,你跟他說每當你情緒一來就可以打枕頭、去外面大吼大叫,我擔心的是,他會不會越來越習慣,不要說忍辱,連忍耐都不行。他越來越沒有忍耐的能力,一點點事,就有情緒;一點點事,情緒就非得要出來。

 

我們佛教來說,情緒不用發洩出來,也不用放在心裡。而心理學卻說,生氣要發洩出來,它擔心什麼呢?它擔心一直放在心裡,越積越多的時候,會更麻煩。但是對佛教來說,這個不一定啊!你不需要一直將生氣發洩出來,若是你生氣一直發洩出來,久了就會習慣發脾氣。你一直發脾氣、一直發脾氣,今天也發脾氣,明天也發脾氣,後天也發脾氣,這個人越來越會發脾氣,他的脾氣會變少嗎?不會的!只會變得更多,人都是這樣子的,會變成習慣發脾氣。所以我們怕的是這個。

 

可是脾氣不發出來,就一定會放在心裡嗎?不一定的!很多事情都是過去了就會忘記。有些時候,過了就沒有事,不一定會一直放在心裡。可是若有些時候真的都沒辦法忘記呢?要想到剛剛提到的這些觀念,本來就是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碰到問題,也是過去的因緣,我們台灣人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意思是今天碰到了問題,不只是你有問題而已,我自己也有問題啊!以過去來說,也多多少少有我的問題,我們說是因為“業”,我過去所造的業吧,現在受到了。也是我們所在的地方叫“輪迴”,仁波切說的,熱的地方本來就會碰到熱;你跟一個喝醉酒的人在一起,多多少少會聽到罵人的聲音,他喝醉了嘛!你跟一個煩惱控制不住,他自己沒得選擇,沒辦法控制煩惱的眾生在一起,他一定多多少少會有煩惱的情緒出來。

 

所以想到這些,我們心裡的不舒服,會越來越淡,越來越不見。還有,菩薩他們心裡怎麼想的,你們知道嗎?比如說你對一個菩薩生氣了,菩薩會認為:「哎!這個眾生都是因為托了我的業的緣故。」

 

因為你的關係,我今天這裡得到了好處,我是不是拖了你的福,對不對?比如說,今天因為是你,我這裡生起了慈悲心,我是拖了你的福嘛!因為是你,我今天造了一個業,我是不是也是拖了你的業啊?

 

所以我們開玩笑說,看到菩薩的時候,最好是要對他做好事,真的沒有的時候,連不好也要做。()為什麼呢?因為菩薩永遠都不會忘記你,他會永遠一直祝福你,最後還會幫助你。因為菩薩知道你因為他而做了一個不對的事情,特別是他認為這個跟他有關係,可能這個眾生拖了我的業,而作了一個不好的事。

 

所以菩薩都會特別注意這個。

 

所以人家對我們不好的時候,就像寂天菩薩講的,有時候我們要想一想,今天他沒有碰到我的話,他也不需要造這個業啊!他今天是因為我,可能是因為我做得不對、講話不對、態度不對、可能我也有問題,所以他不舒服了,最後他也弄我不舒服。有時後想清楚後,會想到都是從我開始的,事情都是因我而起;可是沒有想清楚的時候,會認為:「為什麼他要這樣對待我?」

 

所以要想這些,這樣我們不會把生氣放在心裡。所以佛教來說,脾氣不要出來,也不要放著,希望要找方法解決。

 

弟子:「仁波切,我有一點點想法。」「因為西方國家的人一般來說,福報都很大,福報大的人就容易會傲慢,傲慢的人,對人就不容易尊重,不尊重,就容易對人發生氣,尤其是對自己下面的人更是容易發脾氣,這是很多人愛發脾氣的原因。」「所以我覺得西方的心理學,應該是要教導人不要傲慢,要謙虛,要尊重他人;而不是生氣要發洩出來,因為生氣發洩出來,我覺得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仁波切:「我聽起來他們的講法是:『你情緒不要放在心裡面,不要壓抑,情緒要出來。』可是這樣出來,你的個性並沒有改變;這樣子出來,對消除你的傲慢也沒有幫助啊。」「如果你打枕頭,會消除你的傲慢嗎?我覺得不會。」「聽起來很像你想罵就罵,你想打就打,找不到人沒關係,你打枕頭,很像是這樣子。」

 

就像印度奧修講的,我們佛教反對奧修講的方法嘛!為什麼反對呢?因為奧修說:「人在肚子餓的時候,觀想有用嗎?觀想沒有用!餓的時候你要吃,吃飽就沒事了;所以你想做什麼就做,不要忍耐,做完就沒事了。」我覺得,有些事情是可以這樣子,可是不能全部都這樣子啊!如果我想罵他,我就可以罵他嗎?萬一有一天我不只是想罵他,還想打他,怎麼辦呢?我要打嗎?若是想要殺他呢?就殺嗎?我想要吸毒,就可以吸毒嗎?對佛教來說,這個不叫自由嘛!對不對?可是有些奧修的說法,聽起來像是這樣。

 

以前我在台中的時候,跟一個師姐有一點辯論。因為這個師姐原來是慈濟的人,她跑去印度奧修那邊,她:「慈濟上人給她的都是壓力,奧修給他的都是自由。」我:「我小時候也是這樣子,我的父母、學校的老師給我的都是壓力,鄰居一個老阿嬤給我的都是舒服,因為她每天都講故事給我聽。我從家裡有時候偷拿雞蛋、有時候偷拿起司、有時候偷拿肉,通通帶去給老阿嬤,因為老阿嬤家裡很窮。老阿嬤每次都會講故事給我聽,可是他今年講的故事跟明年講的故事都不一樣,後來我知道她都是自己編的啦!可是我覺得這個老阿嬤真的很會講故事,有時候他講鬼故事,我都怕到不敢去上廁所。

 

我們都不想聽父母的話、老師的話,父母和老師對我們講的話都是給壓力。但是後來長大以後知道了啊!原來當初父母和老師給我的不是壓力,父母和老師給我的是未來的路,而老阿嬤給我的東西是空的(),對我的未來並沒有任何幫助。還好我不是一直住家裡,後來是被送到寺院去。

 

所以慈濟上人給你的,對你來說是壓力,對我們來說是未來的路;奧修給你的,對你來說是自由,對我們來說都是亂來,真的很亂,隨便妳想做什麼都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妳想做什麼就做的話,為什麼要特地跑到那邊,這裡做就好了嘛!我們不用跑到印度啊!很多落後的地方,越是落後的地方,這種事越多啊。給警察一點錢,你想做什麼就做,也沒有法律,你帶一點錢就夠了,有警察來就塞錢,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一定要去奧修那邊。所以我跟她說:「這個對我來說不叫自由!」我說:「妳自己真的要想清楚,最後還是要由妳自己決定。」

 

因為在那邊,每天去聽奧修說法的都有十幾萬人,每天喔!而且不是免費的,還要付錢,每次都要150元,但是每天都還是十幾萬人去聽。奧修講的,我覺得有些有他的特色,但是有些講法,對我們來說有問題。比如說奧修說要自由,你想做什麼就做!這種講法我覺得跟心理學講的,你情緒不要放在心裡,你不要忍耐,情緒要發洩出來很像。可是我覺得只是有些有些時候可以做這個,你真的已經不行了,你真的找不到任何方法的時候,好!你叫一個大聲的聲音,讓你的情緒出來。有些時候我們在山上叫了一個聲音大聲的時候,不只是對心裡,連對身體都會有幫助,所以你還是可以,但是不能每次你都是這樣子。對佛教來說,這些都不是究竟的解決辦法,都是短暫的,暫時的辦法而已。

 

所以忍辱的部分應該是這樣子,對不對?你們有其他的問題嗎?關於忍辱的部分。

 

還有,有人認為,如果我對他一直修忍辱,他會不會不斷的欺負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我?我覺得忍辱不是一個人來打你,你就一直讓他打,忍辱不是這個意思。我覺得第一個你要想辦法,要找方法,他來打你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如果沒有辦法,至少要跟他保持距離,你要趕快跑掉。忍辱的意思不是一直讓他打,簡單來說,他來打你的時候,你也不要打他,這個就是忍辱了;他來罵你的時候,你不要罵他,這個也是忍辱;他對你生氣時,你不對他生氣,這個也是忍辱。但是不是繼續讓他來打我、讓他來罵我、讓他來生氣我,你這個時候要想辦法,有很多的方法,有時候是我們自己本身要改變,有的方法是我們要改變。

 

如果真的找不到方法,我們要保持距離;保持距離不是和這個人不聯絡,保持距離是我們兩個中間有一個問題,我們和這個問題要保持距離。舉一個例子,本立和我在談中心的一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兩個都會不舒服,會不舒服的話,真的要談這個事情的時候,我要想好該要怎麼談比較好。最好本立也想好怎麼談怎麼比較好,這樣來談可能會有用,不會弄到雙方都不舒服。萬一找不到這個方法的時候,我覺得盡力不要談到這個事情,這個問題跟我們要保持距離。一般來說,比較少碰到的人,我們比較可以和他保持距離,可是先生和太太沒有辦法保持距離,可是關於這個部分我覺得可以保持距離啊!我和她中間並沒有其他不舒服的事,可是我們談到這個事情時會不舒服,這個事情還沒有找到方法之前,我覺得雙方都盡量不要提到,比較像和這個事情保持距離。

 

我跟她碰到時都會不舒服,第一個要找方法,真的對我來說找不到任何方法,那我們就少見面。可是太太跟先生、我們跟老師、跟同學、跟同事,沒辦法保持距離呢?我覺得要和這個會讓我們不舒服的事情保持距離。我們兩個有一個事情,會不舒服,那我們兩個都要跟這個事情保持距離。

 

所以忍辱,不是任由他繼續來罵我、任由他繼續來打我,不是這個意思,你們了解嗎?有時候,我們認為,今天他罵我,我沒有回嘴,他會不會一直不斷的罵我?事實上不會這樣,我認為就像剛剛說的,你尊重,修忍辱的時候,對方容易會改變耶,有時候會超過我們想像。

 

舉一個例子來說,本立罵我,我希望本立改變,所以我也罵本立,這樣我覺得兩個人都不會變好的。好像本立傳染給我一個病,我也傳染他一個病,這樣子我們兩個人會好嗎?我覺得我們兩個都不會好。本立傳染給我一個病的時候,我要給他什麼?我要給他藥,最好是給藥。沒有藥的話,絕對不要再給他一個病。和這個很像,你罵我的時候,我也罵你,就好像兩個人像打仗,打仗的話,兩個人永遠都不會好的。你罵我的時候,我想辦法,或者是保持距離、或者是我來選擇不要罵你,只是聽一聽的時候、有些時候自然而然,你自己會改變,對方也會改變。

 

我們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吧,當我們兩個一直爭吵的時候,雙方都沒有改變,都沒有結果,吵到最後大家都累了。好了,我不想再講了!不想再講的時候,突然改變了。以前一直講一直講的時候,沒有改變。今天已經不再講了,兩個都改變。對我來說,以前我們覺得,我講我的道理,你講你的道理,最後兩個都累,不想講的時候,兩個都改變,我要的是這個,有了;以前我一直講、一直講的時候,我要的沒有拿到,現在我停止不再講了,我要的反而拿到了!

 

所以都是這個樣子,我們說的“因果”,因果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佛法講的跟我們所想的有些時候不太一樣。比如說佛法講“佈施”,我們認為:「我有的都給人家,我怎麼可能變得有錢?大家都給我,我還有可能會變得有錢;我的都給大家,我怎麼可能會變得有錢?」可是事實上,你有的都給大家,你會有;你沒有給人家,你自己也會沒有。

 

很像做生意一樣,今天你的錢出去,之後會賺到利潤回來;今天你的錢都不出去,錢都沒有動,那錢也不會變多。佈施很像這個樣子,可是這個跟我們的想法完全顛倒,我們認為大家都給我,我可能有機會變得有錢,可是我本來就沒有錢,還把有的錢都給你們,我怎麼可能變得有錢呢?可是事實上,你給人家錢,你自己會變得有錢。

 

不只是給真的錢,你會變得有錢。如果你真的有修到“佈施的心”,你也會變有錢。以前一個師父和弟子,兩個人在山洞裡面修行,師父突然跟弟子說:「從今天開始我們會變得有錢。」弟子問師父:「我們住在山洞裡,也沒有什麼功德主,也沒有人來供養,我們怎麼可能會有錢?」師父:「因為我得到了“佈施的心”!」這個師父最後要涅槃的時候,他做煙供,煙供都用黃金;他煙供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黃金做的,這個師父最後變得非常的有錢。為什麼呢?我們說因為他有修到“佈施的心”。

 

所以這個跟我們的想法顛倒,我認為我罵你、兇你會有用,事實上這個沒有用。我認為,若是我對你非常溫柔、對你非常溫暖,最後會把你寵壞,事實上不會。每個人都是需要溫暖的,不管我們的身體或心裡,都需要溫暖。

 

跟我在美國學英文的時候,同班的一個韓國小女生講的一樣。因為我們的老師要我們大家用一個食物來形容你的家人或者朋友,這個韓國的小女生:「我有一個哥哥,如果用食物來形容,他的哥哥就像糖果。」「糖果本身是硬的,也是甜的,可是碰到溫暖,它都會融掉。」「他的哥哥因為是男生,所以個性很硬,可是本身是好人,所以和糖果一樣是甜的。他非常需要溫暖,你對他溫暖的時候,你說什麼他做什麼;可是你沒有辦法弄他溫暖的時候,他的個性很硬,什麼都不聽、什麼都不怕。」我覺得這個小女生說的是阿!人都是需要溫暖、溫柔,你對他溫暖、溫柔,你說什麼他做什麼!所以人需要感動,感動的話人都會改變,感動從哪裡來的?都是從忍辱裡面出來的。

 

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弟子:「怎麼樣去幫助一個愛面子的人?」

 

仁波切:「愛面子,要給他面子啊!()」「我覺得這是真的啦,不是開玩笑!」「比如說我很愛面子,對我來說最好的是什麼?你要給我面子啊!如果你給我面子的話,就像剛剛那個韓國小女生講的,你說什麼,我做什麼,我就是有面子就夠了,因為我就是愛面子嘛!其他我什麼都不用。」

 

不丹有一個格西,現在已經涅槃了,這個格西涅槃以後大家都非常尊重;以前他還沒涅槃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很好笑,因為他非常的愛法座,請他來念經的時候,法座要高到這個樣子。()他什麼都不用,你把他的法座弄高就夠了,供養他真的不看耶!他跟仁增師父是同一個村子的人,他真的不看供養,什麼都不看,他就是要法座夠高。

 

所以仁增師父的村子裡每個人家裡面,法座都高到不行,有的人家裡的法座都高到很難爬上去了。這個格西非常的要求法座。

 

比如說我請這個格西來家裡修法,他看到家裡佛堂的法座很高,第一句話就是:「吉祥、吉祥!」如果法座很矮,他第一句話:「不吉祥!」(大笑)

 

然後人家買新的房子,請他來家裡的佛堂灑淨開光,因為大家都希望吉祥嘛!所以一定不能用矮的法座來請他修法,他開口第一句話:「不吉祥!」所以不論是買新房子、結婚、節慶,請他來祝福的時候,一定要把法座弄得很高,他一進來就會說:「吉祥、吉祥!」

 

你請他吃飯,隨便怎麼樣都可以;你供養他多少,他也都不看,他就是要看法座,你給他法座,只要法座高就夠了。

 

所以人都是這樣子,他是愛面子,你真的要給他面子。我們自己是不要在意面子,面子是寂天菩薩講的,真的沒有什麼。可是對於對方呢?如果我們認為:「面子根本不重要,對我來說面子無所謂,所以,對你來說面子應該也是無所謂吧!」我們都不能這樣子嘛,對不對?雖然面子對我來說無所謂,但是對你來說,因為你需要面子,我還是會給你面子。

 

這個在台灣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吧,在不丹來說,男生非常的愛面子,所以女生要給男生面子。我自己小的時候,也是非常愛面子,我不怕老師打,可是有的老師在很多人面前非常的給我面子,我非常怕這個老師,怕老師有一天知道我不會,所以為了這個老師我都會非常用功。

 

我們寺院的一個老師,一年級的時候他非常給我面子,所以我一年級的時候我讀得非常好,但是到了二年級的時候,他不給我面子了,所以我讀得不是很好。所以對方喜歡面子的時候,我覺得你給他面子,這個是最有用,最好的。

 

以上是忍辱的部分。

 

從第四品的“不放逸”、第五品的“正知正念”、到第六品的“忍辱”,這三個都是保護菩提心的方法。現在第七品的“精進”、第八品的“禪定”、第九品的“智慧”,這三個則是增長菩提心的方法。

 

還有一點時間,我們接下來講第七品“精進”的部分好了。

 

什麼叫精進呢?很開心的來做好的事,就叫精進。比如說我在念經,我很開心的念經,這個是精進;我很開心的拜佛,也是精進;我很開心的講經,也是精進;你們很開心的來聽,也是精進,這是對法的精進。如果是不開心的念經,這個就不叫精進。

 

雖然我也是從頭到尾都有念,但是這個只能叫做努力,還不到精進,精進就是要開心的來做好的事;你不開心,即使是做好事,也不叫精進。

 

很開心的來做不好的事呢?這個叫懈怠,是精進的顛倒。開心的來做好的事叫做精進,開心的來做不好的事就是懈怠。

 

為什麼我們要精進呢?

 

入菩薩行論第七品的第一個偈頌:

如是忍辱起精進,如是精進住菩提,

猶如無風焰不起,若無精進福不生。

 

意思是說,沒有風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辦法動,沒有精進的話,沒有辦法消除我們的煩惱、沒有辦法消除所知障、也沒辦法累積福德、也沒辦法消除障礙,這些都是要靠精進。

 

入中論有提到,不論是世間的學問或者佛法的學問,特別是我們大乘的學問、大乘的修行都是靠精進,都是跟著精進走的。意思是如果你有精進,你很開心的願意來做這些事情,這些學問、這些修行,你一定會得到。修菩提心也是,如果你很開心的來修菩提心,你的菩提心一定會進步嘛!對不對?可是如果你修菩提心,你是不開心,也有壓力,這樣子的話,你的菩提心也很難進步。不要說進步,還有可能會退步,因為我們內心有壓力了嘛!

 

所以,要開心的來修菩提心,這樣子你的菩提心就一定會進步。

 

平常我們說精進和智慧相比,哪一個重要呢?精進比較重要!精進跟智慧比起來,精進更為重要。就像我們讀書的時候,我們所說的用功,用功跟精進很像。一個人很聰明,一個人很用功,最後哪一個人會成功呢?我們說用功的那個人會成功!

 

以前我們在色拉寺辯經的時候,我們慢慢都會找到固定的辯經對象,每次都會跟他辯。然而,有些時候我們遇到他時會有壓力,有些時候也會怕他,因為如果對方很會辯經、辯經很厲害,我們每天都會輸。然後,如果你每次辯經都是輸,對方有時候也會稍微罵你:「為什麼你不好好唸書,都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我們心裡面對這個辯經的對象都會怕。

 

我們在色拉寺有一個師父,他現在涅槃了,有一次師父問我們:「你們大家有沒有找到固定的辯經對象?」這個時候我們大家都已經找到了。師父又問:「你的對象是用功還是聰明。」我們:「好聰明!」師父:「不用怕,你的對象如果是聰明的話就不用怕,最後也是你會贏!」有的人:「我的對象聰明是還好,但是看起來很用功。」師父:「那你得要小心!不小心的話他會贏過你。」

 

後來還真的就如同師父所講的。那些一開始一年級我們大家都認為好聰明的人,到了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上去以後,成績全部都退步了。可是一開始什麼都不是,但是卻很努力、很用功的人,年級越來越上去後,他的考試成績每年都越來越好,越來越高。

 

所以我覺得真的用功跟聰明比起來,真的還是用功比較重要。

 

現在我們在台灣教佛法,跟人家講你要學這個、你要學那個的時候,很少聽到人會說:「我不用功耶!」大家都會說:「我的智慧不夠、我不夠聰明、我年紀太大。」然而,我讀佛法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看過一個經、一個論上有寫說一切學問都是靠智慧的。

 

入中論:「功德皆隨精進行!」入行論也說:「猶如無風焰不起,若無精進福不生。」意思是沒有精進的話,就不可能累積福德、消除障礙;並沒有說累積福德、消除障礙得要靠聰明、靠智慧。

 

所以我覺得,只要你願意用功,聰明或不聰明真的不是問題。

 

前天我跟我們中心的師父也說,台中釋迦牟尼佛中心有邀請一位色拉寺的格西,倫珠索巴格西。倫珠索巴格西學英文的時候,都已經六十歲了,而他現在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教授。他六十歲的時候去美國,開始學英文,也是跟美國的學生一樣背著書包,去學校學。後來慢慢的讀到美國高中畢業、大學畢業。有一年他來台中傳“剋毒孔雀”灌頂,他唸儀軌的時後全程都用英文耶!他的英文有多好?六十歲時開始學的英文,現在連灌頂的儀軌都可以直接翻譯成英文。

 

所以我覺得人都是用不用功而已,不是聰明或不聰明的問題。

 

所以講到精進,你也是要開心、歡喜的來學習入菩薩行論。你要覺得:「我今天還有這個機會來學習,有多好!」對我們來說,到現在都還可以當學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不是嗎?還在學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啊!特別是我們的學習是最開心的,因為不用考試啦!()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不丹有些小朋友說他想要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不用考試。我跟他說:「雖然不用考試,但是書是讀不完的,如果你是喜歡讀書的話就可以來出家。」

 

所以要開心,開心的來學習就是精進,這樣子的話,第一個,你的菩提心不會退;第二個,你將會學習到很多。都是剛剛講的,要靠精進。

 

我們修精進,跟修忍辱一樣,其實任何的修行都一樣,你必須要知道它的“所應破”是什麼,也就是它的顛倒是什麼。

 

精進的顛倒是什麼?懈怠嘛!對不對?我們的課本上說,懈怠有三種,第一種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懶惰,就是什麼事都不願意做,這個是懈怠。第二種是對於佛法來說不好的事情很有興趣,比如說對釣魚、打獵、賭博、喝酒等很有興趣,這個也是懈怠。第三種呢?有的人沒有前這兩種問題,但是他會認為:「這個我不行、這個我不會、我年紀太大、我的智慧不夠。」比如說,雖然入菩薩行論很好,這個我也知道,但是我還是不願意來讀,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智慧不夠,我怎麼可能會懂入行論?我是凡夫,怎麼可能修到菩薩的修行?我怎麼可能做得到這些?

 

我們往往會自己看輕自己,對自己的自信不夠。事實上,就像剛剛講的,讀佛法,年紀大不大,不是問題;智慧夠不夠,不是問題,都是看你願意不願意,你喜不喜歡而已。你在讀這個的時候,你喜不喜歡?你喜歡的話,就絕對沒有問題;如果你不喜歡的話,也是會有沒辦法精進的問題!但是事實上,你絕對有能力,年齡也是剛好、智慧也是足夠,什麼都是剛剛好,但是自己卻覺得自己不行,自己對自己的自信不夠。

 

所以一般人認為,什麼事都不願意做是懈怠。但是這裡不只是這個,總共有三種,都是懈怠;懶惰是懈怠、樂於惡法是懈怠、輕蔑自己是懈怠。

 

輕蔑自己就是剛剛講的,這個是很好,但是我不行、我的年齡不行、我的智慧不夠。自己弄自己沒有希望,這個是輕蔑自己。

 

所以,關於消除懈怠,若我們想要消除前兩種懈怠,“懶惰”和“樂於惡法”這兩種懈怠,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消除呢?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念死無常”。可是修“念死無常”的時候,有人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一開始我也是覺得:「對啊!修念死無常怎麼會消除懈怠呢?」

 

因為我們修念死無常時,都要想:「有一天我會死耶!」但是光想到這個,我就不會看電視,就不會去釣魚嗎?會不會?我覺得光這樣想的話,並沒有辦法消除這兩種懈怠。

 

我在美國有一個朋友,他是醫生,叫Dr. Ricky,他說他以前非常怕死,因為他覺得自己這輩子已經過得差不多了,而一旦死掉就什麼都結束、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很擔心。但是有一天,他聽到了輪迴,聽到還有下輩子,他有多麼開心。他說他非常開心還會有下輩子,因為他覺得可以重新再來人間玩一次。

 

所以想到無常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反正等一下就會死掉嘛,所以現在要快樂。」想要釣魚就釣魚、想喝啤酒就喝啤酒、想要賭博就賭博,反正等一下人都會死掉。

 

我們在台灣時聽到很多人會這樣講,特別是男生都會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因為是無常,他今天在懈怠。所以這個時候無常到底要怎麼修呢?

 

我覺得你真正要修“念死無常”的話,一定要具備三個觀念。第一個觀念是壽命不會增加,但是會一直減少,所以人有一天必定會死。為什麼呢?證明就是這個嘛!因為壽命不能增加,卻會一直減少,所以壽命一定會有終了的一天。第二個觀念,我們什麼時候會死,這個我們大家都不知道。第三個觀念,也是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觀念,死的時候只有佛法有用,其他什麼都沒有用;修念死無常必定要有這個觀念。

 

我等一下就會死,死的時候最有用的就是佛法而已,可是我現在還是什麼都不懂,什麼都沒有修。如果你的心裡有這種觀念,當這種觀念越強烈,你對這些玩樂、懈怠都會越沒有興趣。你自己一個人在家裡,也是沒有辦法懶惰懈怠、沒有辦法看電視。你會覺得,還是用功比較好。因為死的時候只能靠自己學過的佛法而已,但是目前我心續當中什麼法都沒有啊!我做的事情都是為了這輩子的,我忙的事都是這輩子,但是對於死亡,我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沒有準備。

 

我有一天一定要死,而且什麼時候死我也不知道,可是目前對於死亡,我什麼都沒有做,什麼都沒有準備。所以想到這個的時候,我們前兩種懈怠,懶惰和樂於惡法,容易會斷除掉。

 

今天上課到這邊。

 


 

【入菩薩行論】要義 (第七堂結束)

堪祖仁波切 2012/03/30 講於 南投中心

學會網址:www.bodhi2240425.org

arrow
arrow

    bodhi224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