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仁波切與小綿羊.jpg

【入菩薩行論】要義 第五堂

2012/03/16

 

南投縣菩提心佛學會 堪祖仁波切講述

學會網 www.bodhi2240425.org

 


註:此非逐字文字稿,為便於大眾閱讀,文字有潤飾與增刪以符合書面文體,實際內容仍需以 堪祖仁波切上課為準。

 

上次我們講到菩薩戒,戒規共有十八個,其中的兩條戒規-顛倒見和放棄菩提心,這兩個要特別小心,因為只要一生起顛倒見,你的菩薩戒就跟著破掉、戒體直接消失;還有放棄菩提心,你的菩薩戒也是跟著破掉,戒體消失。

 

在這兩個裡面,又以放棄菩提心是我們大家特別容易違犯的,要特別小心注意。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容易生氣,生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放棄人;我們都會想:「我永遠不要再幫助這個人、我永遠不要再見到這個人、我永遠不要跟他有關係!」

 

因為我們大家都很容易生氣,所以要特別小心。

 

還有一個是顛倒見,意思是錯誤的見解。因為顛倒見也是一種見解,所以它自然也有很多它的道理,但是卻都是錯誤的道理,這個我們也要小心。

 

我們會說皈依三寶後,就不可以再交外道的朋友了。這個聽起來似乎無法做到,因為不論我們的工作、社交場合、生活上、甚至家人,都有其他宗教、不同信仰的人,怎麼可能都不和他們打交道、做朋友呢?這邊的意思不是這樣,不是不要和他們聯絡、打交道、有關係;你還是可以跟他們聯絡、打交道、保持關係,只是你也要特別注意,不要變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為我們都知道朋友會影響我們,他會講很多沒有道理的話。這些話對佛法來說是錯誤的,但是聽起來卻很有一番道理。

 

就像上次我跟你們說過的印度奧修所講的。在印度,每天來聽奧修上課的人數超過十萬。這個不是法會喔!是每天的日常上課,如果是辦法會的話,人數是好幾百萬人。他的上課也是要收費的,以前的印度那麼窮,他那邊每天上課都要收150元盧比,但是還是每天固定有十萬多人來聽他的課。

 

我看過奧修的書,之前我跟你們說過,他一直反對佛教所說的「心要打開」這一點。他說佛教講的心要打開是錯誤的,因為心打開就像家裡的門打開一樣,家裡的門打開,好人不會進來你家,進來的都是壞人;好的人你用請的他都不願意來,壞人卻會自己主動跑上門。所以奧修認為,如果你的心打開的話,好的觀念絕對不會進來,壞的觀念都會進來。

 

可是對我們來說,佛教講的心要打開意思不是這樣的。心要打開的意思,是叫你不要心胸狹隘,簡單的來說就是不要分別心很重,心胸要開闊,這個是我們的心要打開的意思,不是說心打開就是好的觀念和壞的觀念都不分別,通通全部接受,佛教不是這是教的。

 

所以關於佛教與外道,我們佛教和外道的佈施是一樣的、持戒是一樣的、忍辱、精進、禪定都是一樣的。但是講到見解(智慧)的時候我們和他們不一樣,講道理的時候佛教跟外道不一樣。

 

我們說看到一個人飢餓,我們就應該要送東西給他吃,這是大家都同意的,這都沒有問題;他生病了,我們要幫助他,這也是大家都同意;他沒有住的地方,我們大家一起來幫忙他,這也是大家都同意,這些都沒有問題。可是講道理,講到見解,我們佛教所說的“智慧”,這個我們和其他宗教講的就不一樣。

 

講慈悲的時候也有一些不一樣。對佛教來說,連螞蟻都不能殺,一切眾生都不可以殺、不能傷害,但是其他的宗教沒有這樣的說法。有的宗教說不能殺人,但是沒有說不能殺動物;有的宗教說不能殺牛、或者不能殺豬,但是沒有說一切眾生都不能殺。

 

所以皈依裡面說不能跟外道當朋友,意思是你不要接受他的這些觀念、不要接受他的見解。因為我們一開始學習佛法的人,對佛法了解還不夠深入,心容易會改變,容易覺得聽起來好像什麼都很有道理,就會改變信仰,但是事實上這些卻都是錯誤的道理。

 

如果一直聽這些人講講講,有一天不小心,可能你連佛法都會放棄。就像上一堂課我說的,我在美國聽到某個宗教的師父說的。這個師父說他自己是佛教徒,但是我覺得應該不是吧!他說:「佛陀講的法已經過期了!」他說:「佛陀2500多年前講的法對當時的人有用,但是到現在已經過期了,所以對現代人沒有用!」他說所有的東西都有期限,佛法也是有它的期限,期限到了就會過期,變成沒有用。這些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事實上卻是錯誤的。

 

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他的法會存在世間五千年,可是現在也還不到五千年啊!

 

然而,對我來說,佛陀說他的法五千年後會消失,意思不是他的法有問題;法本身沒有任何問題,而是人的問題。可能那個時候已經沒有真正修行、真正學習佛法的人了,所以佛陀才說他的法時間到了、佛法在世間的因緣結束了。但是絕對不是他的法過期了,沒有效的問題。

 

事實上佛陀的法永遠都不會過期,永遠都有效!因為佛法就是煩惱的對治法;就是解決煩惱,消除煩惱的方法。對我來說,以前的煩惱和現在的煩惱都是一樣的,這些煩惱無法靠金錢來解決。以前有些人也很有錢,富可敵國,但是他還是有他的煩惱。現在也是一樣,有些人很有錢,但是他同樣有煩惱。如果他有緣份,還是得靠佛法來解決他心裡面的煩惱。

 

所以我認為,法永遠都是有用的,不會有過期的問題。可是聽這個宗教的師父這樣講,可能有的人會認為是不是佛法真的會過期?因為佛法都是為了人而講的,可是以前的人跟我們現代人真的不太一樣。然而,不一樣的是生活上面不一樣,但是煩惱都是一樣的,上次我們有講過嘛!以前的瞋恨心和現代的瞋恨心沒有差別、以前的嫉妒和現代的嫉妒都沒有差別、以前的貪心和現代的貪心也是一樣,都沒有差別,所以可以用一樣的對治法來解決。煩惱沒有變,對治法就不用變,可以用同樣的對治法來消除煩惱。所以以前佛陀講的佛法不用改,也不需要發明新的法,佛法對現代人還是有用。

 

所以關於這些顛倒見,也是要小心;沒有小心,我們就會破菩薩戒。所以顛倒見和放棄菩提心,我們要特別注意,放棄菩提心就是放棄眾生。對菩薩來說,菩薩最害怕的是他自己生氣、瞋心。菩薩不是這麼害怕貪心,菩薩最怕的是瞋心。因為一生氣就會恨,一旦恨,就會放棄眾生。

 

你對一個眾生貪心,還是會對他慈悲,貪心有些時候和愛還是可以並行的,貪心和慈悲還是可以並行的。可是瞋心就不可能,瞋心和愛、慈悲是不可能並行的。可是媽媽或許是可以的,媽媽的生氣和愛是不是可以並行呢?因為以前每次我的媽媽罵我,她都會說:「我是為了你好、因為愛你,所以才對你生氣,才會罵你。」(大笑)這開玩笑的。

 

所以我們大乘的修行人真的要小心一切煩惱,特別是要小心瞋心的部分。我們內心不舒服的部分特別要小心,因為當我們內心開始不舒服的時候,等一下馬上就會生氣,當生氣的程度越來越高,就會轉變為恨,恨的話就會放棄他,放棄他的時候,又會怎麼樣呢?我們的菩提心裡面是怎麼發願的?我們說:「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我要成佛!」你所說的一切眾生裡面,就包含了你剛剛因為恨而放棄的那個人在內。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的意思是,一切眾生一個也不能少,我通通都要利益到!所以只要放棄了一個眾生,就已經不是“為了一切眾生”了。而放棄一個眾生,就等於是放棄了菩提心。

 

所以這些我們要小心,沒有小心我們會破我們的菩薩戒。

 

以上是上一堂課所講的內容,現在我們開始今天的部分。

 

上個禮拜我們說到受菩薩戒,受菩薩戒容易,守菩薩戒卻是困難。不只是戒而已,我們答應、發願這些都簡單,但是要做到就困難。

 

有什麼方法我們可以做到菩薩戒呢?受菩薩戒以後,你首先要開心,你心裡要覺得:「這個戒很珍貴、很殊勝、很難得喔,我今天有受到了這個戒,很開心!」不能變成一種壓力,受了菩薩戒後心裡想:「我今天受了菩薩戒,怎麼辦;有這麼多規矩要守,我該怎麼辦?」()

 

不能變成壓力,壓力的事情我們大家最後漸漸都會不想做,會逃避。你要覺得開心,覺得今天受到這個菩薩戒很珍貴、不容易得到,能夠受菩薩戒就是我的福報,自己要開心。我們說受菩薩戒有前行、正行、結行,結行就是要開心,我們今天受了菩薩戒以後要開心,自己對自己要隨喜、自己對自己要讚嘆,這樣你之後就會做得到;若是變成壓力就會很難做到。

 

所以不管我們對別人或者對自己,都要讚嘆和鼓勵,自己對自己也可以鼓勵,不要變成壓力。有時候我覺得現在老師雖然也不會打、不會罵學生,父母也不會打、不會罵小朋友,但是有一個不好就是會不斷的給壓力。老師一直不斷給學生壓力,父母一直不斷給學生壓力

 

我是不怕打也不怕罵的人,但是我怕壓力,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壓力會比打罵還要嚴重。所以我們看到人家受菩薩戒的時候,要趕快讚嘆他、隨喜他、鼓勵他。自己受菩薩戒的時候也要隨喜自己,讚嘆自己,覺得今天真的是我的福報,我得到這個菩薩戒真不容易,這樣你會做得到。

 

以上是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品的內容。

 

接下來開始講第四品,第四品 不放逸品。第四品、第五品、第六品,都是“保護菩提心的方法”。第一品 讚菩提心功德品,我們講了菩提心的功德,這是屬於“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第二品講了懺悔、供養、隨喜,這也是屬於“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第三品講到菩薩戒,也是屬於“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第一品到第三品都是在講“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接下來第四品我們講到不放逸。從第四品開始,是“保護菩提心”的方法。

 

仁波切問:「“不放逸”在中文來說是白話嗎?」

 

弟子:「不太像!」

 

仁波切:「不放逸中文的白話怎麼講?」

 

弟子:「不散亂、不偷懶、不隨便。」

 

仁波切:「好,那就用我的中文來解釋一下!」()

 

其實“不放逸”這個詞在藏文、不丹文裡面,也跟你們現在一樣的狀況,每個人對它的解釋都不一樣()

 

對我來說,不放逸在這邊的意思是要小心,你要小心!

 

你已經生起菩提心了。第一品的時候你已經知道菩提心的功德,所以你很有興趣,可是你的心續當中還是有障礙,所以你用第二品裡面的懺悔,多多少少消除了一些障礙。但是要受菩提心的時候還是要累積福德,用第二品裡面的供養及隨喜來累積福德,你也已經累積了福德。然後第三品裡面講了菩薩戒的儀軌,用這個也受了菩薩戒、也生起菩提心了。生起菩提心以後,要做什麼呢?第四品告訴你,要小心!

 

因為所有好的事情通常都是不容易得到的,得到了以後你要更加小心;如果你不小心,好的東西很容易就會不見。所以對我來說,“不放逸”的意思,白話來說是要小心的意思。

 

那我要怎麼樣小心呢?第四品裡面說,你好不容易得到了菩提心,你要小心,不能隨便就放棄這個菩提心,原因是什麼?他說你要想到佛陀的教導,意思是要聽佛陀所說的話、遵照佛陀所說的話。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所以我們都是相信他,也是遵照他所說的話。

 

第四品裡面說到佛陀是怎麼說的呢?佛陀已經不只是一次兩次、也不只是好幾百年、好幾萬年而已,而是好幾劫、好幾劫的,很長很長的時間都一直在思考,到底哪一個修行對眾生來說是最好的?最後佛陀他所得到的結論,對眾生最好的修行就是菩提心。

 

原因是什麼呢?每一個眾生都需要被幫助、每一個眾生都需要被救度。但是我們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到眾生、救度到眾生?因為我們都卡住在一個障礙,就是“所知障”。

 

我們沒辦法開心,是因為卡住在“煩惱障”,我們沒辦法幫助眾生,是卡住在“所知障”。

 

所以對佛法的修行來說,為了幫助自己,我們要消除煩惱障;為了幫助眾生,我們要消除所知障。可是消除所知障最究竟的方法就唯有菩提心而已。

 

所有眾生處在輪迴當中,最需要的就是被幫忙與救度,但是我們沒有能力幫忙與救度眾生,中間卡住的障礙就是所知障,而消除這個所知障最究竟的方法就是菩提心而已。所以對眾生最好的法,就是菩提心的修行;也唯有菩提心才能夠自利、利他兩者都做到圓滿。

 

所以佛陀在印度靈鷲山等地宣講大乘,一直一直不斷的重複,舉了很多例子來告訴我們菩提心有多麼的重要、菩提心的功德有多麼大,佛陀不是隨隨便便講的。後來的菩薩也一直不斷思考,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也都是菩提心非常的重要。

 

所以寂天菩薩說我們不能隨便放棄菩提心,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這些智慧這麼高的佛菩薩來思考的時候,都一致認為菩提心非常重要,也不是一次兩次強調它的重要性,而是已經強調過很多很多次了,所以我們不能隨便放棄,第四品前面講的是這個。

 

還有一點,寂天菩薩說我們不能隨便就放棄菩提心,原因是什麼呢?因為要生起菩提心不是容易的事。為了要生起菩提心我們曾經花了多少的精神,付出過多少,受過多少的苦?人的心續中要生起菩提心不是這麼容易,可是不容易生起的菩提心,你怎可以這麼容易就放棄呢?

 

如果它是隨便就可以生起,隨便就可以得到,那你也是可以隨便就放棄沒關係。可是它是不容易得到的,你這麼多年這麼努力,這麼的辛苦,你花了這麼多時間,花了這麼多精神,好不容易生起了,可是今天為了一個小事情,你就放棄它,這樣真的太可惜了。

 

我們第四品前面講的是這一些。

 

所以寂天菩薩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放棄菩提心,因為生起這個菩提心不容易,然後佛陀也一直不斷告訴我們要發菩提心、要發菩提心!佛陀都已經講了那麼多次,我們怎麼可以隨便就放棄呢?

 

還有一個,寂天菩薩說,我們不能遇到一點點問題,就放棄這個菩提心,這樣子你很像在騙人一樣!以前在第三品的時候,我們跟佛陀說過了什麼?一切佛菩薩你們放心,從今天直到成佛,為了一切眾生,我會生起菩提心,我也會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為了一切眾生我一定會好好努力。

 

我們在佛菩薩面前發願了,可是今天為了一點點小事,我們都放棄了,這就好像欺騙了佛菩薩一樣,也像欺騙了一切眾生一樣,因為你答應過了嘛!平常我們會說:你都已經答應過了!怎麼可以反悔?

 

我們都很容易放棄!寂天菩薩說,第一個這樣你很可惜,這麼辛苦才能生起,可是你都隨便就放棄了;另一個,放棄菩提心,也是有不少的業,因為你欺騙了一切眾生,也欺騙了一切佛菩薩,你在他們面前發願、答應了,可是你都放棄了,這樣你的業也是很大。

 

這個中間有人問難寂天菩薩,你說放棄菩提心的業很大,就像欺騙一切眾生、欺騙一切佛菩薩一樣,一定會下地獄!可是從前的舍利弗,他也曾經放棄過菩提心,最後他卻證得了阿羅漢果;舍利弗不只沒有在地獄中,最後連輪迴都離開了,這個你要怎麼說?

 

寂天菩薩說,這個你要問釋迦牟尼佛!這個我沒有辦法解釋。因為對寂天菩薩來說,放棄菩提心的業是很大的,沒有這麼容易就消除,可是舍利弗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消除的,所以這個部分我寂天菩薩沒有辦法解釋。

 

好像有人得到很可怕的病、無藥可醫的病,最後他的病都好了,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完全不知道他是怎麼好起來的一樣。好像有人得了世紀絕症-愛滋病,最後他完全好了,身上也找不到任何愛滋病毒,我們會問醫生。醫生說這個部分他不知道,對他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這個愛滋病患也真的是好了,這個他不知道怎樣用醫學來解釋。

 

因為放棄菩提心的業很重、很大,可是舍利弗放棄過菩提心,現在卻證得阿羅漢,寂天菩薩說,這個對他來說不可思議,這個問題你應該要問佛陀。意思是放棄菩提心的業很重。

 

所以關於放棄菩提心的部分我們都要小心,雖然和別解脫戒相比,菩薩戒的戒條少了很多;我們菩薩戒的戒條是18條,別解脫戒(比丘戒)253條。可是真正修的時候,菩薩戒難修,菩薩戒容易破,別解脫戒比較不容易破。菩薩戒容易破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剛剛所講的,我們都很容易生氣,生氣的時候,我想我們大家都有經驗,我們容易放棄這個人,我們會覺得,我不要再跟他聯絡了。

 

連我們辯經的時候都會發生這樣的事,以前我還一年級的時候,跟一個同學辯經,後來吵架了,因為這樣我心裡想,以後就永遠不要再和他辯經。

 

這個同學是西康人,我每次和他辯經都給他面子,有一次他不給我面子,所以我真的輸了。那一次很多人來看我們辯經,輪到我問他問題的時候,他隨便回答,害我的問題斷掉,我很尷尬。他嘴巴上還不饒人,一直問我:「你夠了沒?」我說:「如果我辯經像你這樣隨便亂回答,你一樣也會斷掉,我平常和你辯經是努力不要這樣隨便亂回答。」「如果我每次辯經都像你現在這樣隨便回答,你也會問不下去,你的問題一樣也會斷掉。」他說他不會!一堆學長在旁邊跟我們說:「好好好!那你們兩個交換問答、交換問答。」所以換我回答,西康的同學問問題。於是我就故意學他一樣隨便亂回答,果然西康的同學他的問題也斷掉了。這下換他尷尬、不好意思了,然後他變成不高興。

 

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剛開始辯經,很容易愛面子,問題斷掉了或是回答不出來都會不好意思,覺得很丟臉。但是辯經就是這個樣子,慢慢地你每天辯、每天辯,經過無數次的辯經後,你就不會這樣了。可是當時我們兩個都還是一年級,剛開始學辯經而已,所以都很愛面子,而且年輕氣盛,兩個都輸不起。

 

西康的同學當時真的不高興,跟我吵架了,然後他問我:「你膽子夠不夠大,要不要跟我打一場架?」我:「打架就打架,不用問膽子大不大!」於是我們兩個約好要去寺院外面的玉米田打架。我們色拉寺的人要打架不會在寺院裡面打,我們都是約好在外面的玉米田打,這也是我們寺院的一個特色!(大笑)

 

我們從色拉寺傑學院,走到昧學院的廚房,再過去就是玉米田了,我看他的背影很強壯,心想要不要準備一個石頭防身,因為他真的太強壯了()。這時後我突然想起我的老師,色拉寺的汪都師父,他是我在色拉寺的老師,我心裡想:「我從來沒有為老師做過什麼,連僧服都是老師教我怎麼穿的,從一年級起寺院的種種都是他教我的,然後我有時候沒有錢,都是跟老師借,我什麼都是靠他,他既是我的老師,也像我的爸爸一樣,都是他在照顧我。」

 

我心裡想:「如果汪都師父聽到我跟人家打架一定會傷心吧!」「萬一打架的事情傳回不丹,我的媽媽,她一直供養我在印度的寺院學習,她聽到了一定也會很難過。」我想一想還是覺得不要打架好了。

 

這個時候我還不知道這個西康同學的名字,我跟在他後面,我叫他:「師兄、師兄!」他轉頭問我:「做什麼?」我:「我不想打架,我要回去了!」他很不高興:「不打架為什麼不早講?都已經走到這裡了,浪費我的時間。」「你像女生一樣,沒有膽量!」然後他一直對我吐口水。我心裏想說沒關係,反正我回去就好了。然後我也有點擔心他會丟我石頭,但是幸好沒有,只有吐我口水而已。

 

我回到辯經場,拿了我的坐墊回去宿舍,心想:「我以後就絕對不要再跟他辯經。」「以前每次跟他辯經的時候,我都會顧慮他,都會好好回答,努力地讓他的問題不至於斷掉,怕弄到他尷尬;但是他從來都不考慮我,到最後還要找我打架,我以後就永遠不要再和他辯經了。」所以這個時候放棄了,我心底放棄了這個人。

 

但是懺悔是真的很有用,怎麼說很有用呢?晚上的時候我在看別人辯經,突然這個西康的同學過來拉我一下,他說:「我們去喝茶吧!今天早上我做錯了,對不起,我要跟你道歉!」我:「這樣就好了啦!不用去喝茶。」因為我覺得早上兩個還在吵架的人,晚上要怎麼樣能坐下來一起喝茶,真的會很尷尬。但是他一直約我一起去喝茶,後來我也跟他一起去了,去餐廳喝茶,但是兩個人都不知道應該要說什麼。

 

可是從這個之後,我們兩個變成很好的朋友。所以我覺得懺悔是有用的,你雖然對我這樣子,可是你跟我道歉以後,我內心對你的不高興就消除掉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對人家做錯了,就應該要懺悔,這個很需要。人家對我們懺悔的時候,我們也要學習原諒他,特別是受了菩薩戒以後,要接受人家的道歉,要原諒對方,不然會違犯菩薩戒;這個上次講過,菩薩戒的第二條規矩。人家對你做錯了,人家對你道歉,可是你不願意原諒,你還生氣,這就像犯了別解脫戒殺眾生一樣,都是犯了戒。

 

所以人家跟我們道歉的時候,要學習原諒;我們對人家做錯的時候,要學習懺悔。不只是跟外面的人懺悔,我們夫妻之間、我們對父母、對小朋友、小朋友跟父母、同學、同事,都需要懺悔。

 

有時候看到台灣一個問題,對外面的人都很好,可是對家人就不是這樣子,對家人都很兇;我們不要這樣子!以佛教來說,所有的修行都是從裡面開始。比如說身體和內心來說,內心要先修;對外面跟對家裡,對家裡要先修,對家裡你修得到、做得到,對外面就容易修得到、做得到。

 

跟你親近的,有關係的人你都做得到,跟你沒關係的人,當然就更容易做到。你和家人的關係,也是要從你自己開始做起。我們希望小朋友做錯事情時要跟我們道歉,先我們自己做錯事的時候,要跟他道歉,小朋友才會有道歉的習慣。我們大乘佛法度化眾生的時候要靠四個(四攝法):一、佈施;二、愛語;三、利他;四、相同從事。

 

四攝法其實很多人解釋都不太一樣,而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來解釋的,你們聽聽看。

 

當我要度一個人,比如說本立,第一個我要先幫他一個忙,這樣他對我會不一樣。別人講的和我講的,他比較會聽我講的,因為我曾經幫過他的緣故;這個是第一個:佈施。第二個:愛語,意思是不要講他的過患、不要罵他,要講好聽的話、讚嘆的話、鼓勵他的話,用這種方式來對他講。第三個:利他,對他來說,仁波切不只是講好聽的話而已,而且他講的話是有道理的。這跟愛語不太一樣,因為愛語是純粹講好聽的話,好聽的話不一定都是有道理的,所以才有第三個:要對他講有道理的話。他覺得你講的話不只是好聽而已,而且還很有道理。第四個:相同從事,對我來說這個是最重要的;我不只是對本立講而已,而且要真正做給他看。

 

比如說,我跟本立講:「你對我做錯事的時候要跟我懺悔、解釋、道歉喔!」可是當我對他最錯事的時候,我也是要照我所說的這樣子,要跟他懺悔、解釋、道歉,這樣子本立他自然也會做到。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都是這樣子嘛!我做不到,可是我希望你來做;父母做不到,可是小朋友要做到。舉一個例子:父母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可是卻叫小朋友要考第一名。這個小朋友是你造出來的,你都做不到,你的小朋友怎麼會做得到?如果以外道的見解來說,好像你是造物神,造出了小朋友,造物神都做不到的事,要造出來的小朋友做到(大笑)

 

以前我的哥哥很不會念書,可是他一直罵他的大兒子為什麼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他常常這樣罵自己的兒子。有一天,他的兒子終於忍不住了,反問他:「爸爸你考過幾次第一名?」結果換哥哥回答不出來。我的哥哥不要說考過第一名了,他是個連考試都考不上的人(大笑)。自己都沒有做好,卻要求人家要做到!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子!我們都會忘記,當初有多辛苦、多困難我們都忘記了,但是卻要求人家要做到。所以我們通常都會希望老闆是從基層做起的,希望他多多少少能記得當初基層的辛苦與困難。如果老闆都是從上面來的,不要說記得基層的辛苦和困難,根本就完全不了解。

 

就像我之前跟你們說過的,我們不丹以前有一個法王,弟子跟他說頭痛,法王說頭痛不會痛,因為法王頭沒有痛過;弟子跟他說牙齒痛,法王說牙齒痛很痛。所以凡是牙痛的弟子,不只可以請假,法王還會派一個喇嘛專門照顧他,等於兩個一起放假。

 

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因為法王牙齒曾經痛過,但是沒有頭痛、胃痛過,所以法王認為牙齒痛是很痛的,頭痛、胃痛根本不會痛。()

 

所以這些都是告訴我們,自己有沒有親身受過這個痛的差別。對於學習佛法的人,特別是修學大乘的人,受苦不見得是不好,因為這些苦可以說都是作為未來幫助眾生的一個訓練。不論你受過多少的苦,你都要去面對這個問題,你要想辦法,不要失望難過,如果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找到了方法,以後有多少人碰到這種問題,那你就可以幫助到多少人。

 

去年我在不丹的時候,輔導十幾個吸毒的青少年,他們跟我說他們沒有希望了,連父母都放棄他們了,他們就是只能靠政府。然後他們說了很多,說政府也不是真正要幫他們,政府都是因為政治因素,說他們什麼都不會,自己沒有用了。他們說了很多很多,總之就是認為自己是沒有希望的。

 

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這樣想,我去過台灣,台灣在地球來說是最小的國家之一,但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沒受過台灣幫忙的。非洲這麼大一個地方,也是受台灣幫忙;印度那麼大的國家,也是受台灣幫忙。這麼小的國家怎麼有辦法幫助到這麼多比他大的國家?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國家,但是他有能力,有能力就不能說他小;能力不是看國家的地大跟地小。

 

今天你們不要覺得我是什麼都不會做、什麼能力都沒有的人,不要這樣想,因為你們是受過毒品問題痛苦的人,你們有這方面的經驗。現在你們要找方法,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等你們好了,以後碰到其他同樣有毒品問題的人,我講了半天對他來說都沒有用,你們只要跟他講幾句話,你們的話會比我有用得多。為什麼?因為你們知道這個的痛苦,你們親身受過這個痛苦,而我沒有。我只是從外面這樣看到毒品的問題而已,所以我講的話都是外面的話,跟外面的人一樣,而你們都親身受過,你們講的都是裡面的話,對他們來說是裡面的人。所以不要這樣看輕自己,有一天或許你可以成為幫助到全世界同樣有毒品問題的人也說不一定。

 

有一天你們做到了戒毒,真正完全不吸毒了,那時候自然而然地就能幫助到很多同樣有吸毒問題的人。我聽說有人為了幫助酗酒的人,所以自己故意去喝酒,這種我覺得他不一定可以真正幫助到酗酒的人,因為他是故意去喝,然後再自己來控制不喝酒。可以說他不是自然而然的碰到這個問題,而是刻意去製造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跟真正有酗酒問題的人還是不一樣。人家是控制不住所以喝酒,你是控制住來喝酒,控制住來喝酒的人來幫助控制不住喝酒的人,還是有距離的,這兩者不太一樣。所以,也是因為你們是真正碰到毒品的人,所以也只有你們才能夠真正幫助到同樣有毒品問題的人。我跟他們說不要小看自己,有一天自己可以幫助到全世界也說不一定。

 

所以我覺得不管碰到什麼問題,尤其對我們大乘的人來說,這個就是你的訓練,也是你的修行,我們都要思考如何來解決這些問題,碰到問題不見得就是不好。

 

回到剛剛所講的,很多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做不到,可是我們都想要人家來做。

 

剛剛講的那個法王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以前他還沒當上法王的時候,有一天去朝聖,跟侍者兩個人在野外,兩個人都沒有東西吃。法王肚子很餓,就叫侍者去準備東西。侍者身上剛好還剩一點麥粉,就去河邊,將麥粉和一點點河水,在石頭上搓揉,然後給法王吃。法王一吃:「怎麼會這麼好吃!」因為法王肚子餓嘛!()後來法王常常叫侍者照上次那樣弄給他吃,法王吃了後:「你忘記了!你真的忘記當初怎麼弄的。」後來還和侍者特地去原來的河邊,同樣這樣弄,侍者怎麼樣就是做不出當初的味道。()

 

這個是法王肚子餓的時候吃的,人肚子餓,當然吃什麼都很好吃!(大笑)

 

所以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你受過、你吃過,然後你才會知道;你沒吃過,沒受過,你不會知道。所以我們遇到困難、受過苦,對大乘修行人來說真的不見得不好。

 

所以我們不能很容易就放棄菩提心,因為菩提心不容易生起。另一個是你在這麼多佛菩薩、眾生面前都發願過,所以不要輕易放棄。菩提心是你花了很多精神、付出很多、想過很多,想了很久,才生起的,所以不能隨便放棄。這點我們大家都要注意。

 

接下來入行論還提到一個不能放棄菩提心的理由,是因為我們現在是“暇滿人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般來說來說,所有的眾生的心續都可以生起菩提心,可是對於生起菩提心來說,暇滿人身還是最為殊勝難得的,其他的都不能跟這個暇滿人身比。

 

今天你已經得到了暇滿人身,也得到了菩提心,結果你隨隨便便就放棄了,碰到一個問題你都放棄,那下輩子還有沒有這個機會?對寂天菩薩來說,很難再有同樣的機會。

 

我們第一品就有提到暇滿人身難得,現在第四品又提到一遍,為什麼呢?寂天菩薩再次告訴我們,暇滿的人身是非常困難得到的。對修菩提心來說,這個暇滿人身就是最殊勝、最適合、最好的;你得到了暇滿人身這個時候來修菩提心,是最有機會得到菩提心的。

 

一般來說,其他的眾生也是可以修得到菩提心,但是機會很小,也會非常的困難,不能跟暇滿人身比。

 

你得到了暇滿人身,這個時候要修到菩提心是機會最多,也是最適合的時候。可是現在我們的這個暇滿人身,每次只要想要,都可以得到嗎?困難,很困難得到!對我來說,一個東西困不困難得到,都要看他需要什麼樣的因跟緣。暇滿人身的因緣很難,最基本來說,你的戒律要守得好,可是對我們來說,戒要守得好真的很困難,不管是在家人的五戒,或者是出家人的戒律都不容易做到。

 

五戒裡面,我們說的不殺生戒,這個可能還比較容易做到。但是有的戒規,比如我們所說的不欺騙,就不容易做到。

 

戒律就像一個國家的法律,都是規定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有的國家法律很嚴,規定很多,所以大家都會不喜歡,覺得不自由。有的人覺得不丹不自由,因為法律很嚴格,規定太多,吸菸也不行、釣魚也不行、砍樹也不行,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很多美國人學習佛法,也都不喜歡戒律,聽到這個也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他們都會問,到底對佛教來說,做什麼事是可以的?聽起來好像通通都不可以。所以受戒對我來說不容易,因為很多人都不喜歡的緣故。

 

你們也會覺得戒律困難嗎,在家戒會困難嗎?對我來說,連要受在家戒都不簡單,也很困難守。很多人學佛都不喜歡受戒,就是因為它不簡單、不容易做到,如果是很容易就做得到,自然也就人人都會很願意來受戒。

 

但是戒律就是暇滿人身的因,受了這個戒,我的果是什麼?最後會得到什麼?就是得到“暇滿人身”。所以受戒、守戒如果是困難,那要得到暇滿人身也就困難。

 

所以有時候看到自己這一世,都會很感恩上輩子,上輩子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耶!因為他送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人身,可是我會不會很對不起我的下輩子()

 

我們有一個成語:「(藏文)」,意思是說,前世的這個仁波切,送給我現在一個暇滿人身的出家仁波切,可是現在的這個出家仁波切,不要送給下輩子一個地獄。這個也是在自我警惕,這一世要繼續好好守戒。

 

如果都不去細想,就覺得這個人身好像也還好,但是如果去細想時,心裡會覺得,到底是怎麼修到的,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有的時候覺得好困難;有時候覺得也還好,都是習慣與不習慣的問題,你慢慢養成了好的習慣,自然就能持守戒律。

 

我有些時候覺得,前世真的做得很好,他守戒很好,所以我這一輩子才有人身;他佈施做得很好,所以我的生活很好,吃的、住的都沒有問題;他忍辱修得很好,所以身體沒有什麼殘缺、很難看的地方。我對佛法很有興趣,代表前世他修過精進;我心不容易亂,代表前世他修過禪定;老師講的佛法我也多多少少明白,代表他的智慧修得很好;從小到現在都有一點點慈悲,也代表他前世有修過慈悲。

 

自從法王 達賴喇嘛認證我以後,我常常腦海裡浮現一幅景象,西康塔須草地上曾經有一個修行人,他應該也是高高瘦瘦,皮膚黑黑的,他是我的前世,我心裡都感謝他,謝謝他真的做得很好。

       

可是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會不會很對不起自己的下輩子。

 

所以,關於“人身難得”,到底難得還是不難得,要看它的因和緣。看它的因和緣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很難得耶!因為我們凡夫也無從得知“暇滿人身”的因和緣,我們都只能看佛陀怎麼說,看佛經上怎麼說。“暇滿人身”的因和緣是屬於“極隱晦法”,所以這部分我們無法找到正理來證明它。

 

佛經上所說的,一般來說來可以分為三種法:顯現法、隱晦法、極隱晦法。

 

顯現法,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說前面這塊布是黃色,這個不用找什麼來證明它,大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清楚、一看就知道,這種法就屬於顯現法。

 

隱晦法的話,就是需要找正理來證明它的法。舉個例子來說,人為什麼有一天會死掉?我們說命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每天命都會一點一滴的減少,所以人有一天會死掉。山上為什麼有火,因為我們看到山上有煙,所以可以推斷山上有火。沒辦法馬上一看就明白的,需要透過正理去推理,然後可以理解的,這種就叫做隱晦法。

 

還有一種法叫極隱晦法,這種法就找不到正理來證明。比如說,這輩子你做佈施,下輩子你就會變有錢。這輩子你守好戒律,下輩子會得到一個好的人身。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找不到任何正理來證明。

 

那我們要怎麼相信這些“極隱晦法”呢?這個的唯一證明就是“佛陀說的”。那為什麼“佛陀說的”我們就能夠相信呢?我們說因為佛陀他從來就沒有說過相違的話、矛盾的話。

 

所以我們是靠佛陀他所說的,靠這樣的正理,來證明獲得暇滿人身的因是要靠守戒。

 

所以為什麼我們說暇滿人身難得?因為他的因要做到很難,所以他的果也會很難得到。

 

既然暇滿人身很難得到,那得到暇滿人身以後有什麼好處?我們說:得到它以後會很有能力;得到暇滿人身,利益他人和利益自己都會很有能力。

 

我們怎麼相信得到暇滿人身會很有能力?因為現在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暇滿人身,可是我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能力。暇滿人身的遠離八無暇、具足十圓滿,我現在全部都具足了,可是我還是不覺得我有什麼能力。

 

但是事實上,你還是有能力的。怎麼說呢?這個果有沒有能力,還是都要看他的因和緣。因為暇滿人身的因和緣,最基本的因來說戒律要守好。再來呢?佈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還有“願”,這些因和緣都具足的時候,可以得到這個暇滿的人身。這麼多殊勝的因緣俱足才得到的一個果,怎麼可能沒有能力?事實上都是你自己願不願意而已,事實上你是有能力的。

 

沒有想這些的時候,有時候會懷疑我的能力到底在哪裡?但是這樣想的時候,會覺得我是真的有能力,只是我願不願意做而已,自己不做而已,如果願意做的話,我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寂天菩薩說,這麼難得到的暇滿人身,你都已經得到了,這麼珍貴的菩提心,你都已經生起了,好不容易全都具足了,你不要因為一個小事情就放棄菩提心。

 

還有一個,寂天菩薩這裡說,你要想到煩惱的過患;因為煩惱的過患,你更不可以放棄菩提心。

 

我們第一品有講到,我們一個凡夫、一個普通人,心續當中幾乎絕大部分的念頭都是煩惱,善良的念頭真的是很少很少。對我來說,可能是做早課、做晚課、看入行論、講入行論、聽佛法,這些時候可能會生起短短幾秒鐘、幾分鐘的善念,可是等一下這些善念馬上就消失沒有了。到了晚上睡覺,都是處於“癡”的狀態,貪瞋癡的癡。我們人生一半的時間都花在睡覺,也就人生一半的時間都處於癡的狀態。

 

等到早上醒來,心馬上就處於另外兩個狀態:貪心和瞋心。好的時候生起貪心,不好的時候生起瞋心。對於我們這個心,有些時候好像怎麼樣都不行。一點點好的時候,就起了貪心;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一點點不好的時候,就起了瞋心。聽到別人變得比我們不好的時候,馬上就生起驕傲、傲慢;聽到別人變得比我們好的時候,馬上就生起嫉妒、不舒服。有時候覺得我們的這個心怎麼這麼麻煩,好像一個很嚴重的病人一樣,什麼都不可以,動不動就會不舒服、動不動就會不舒服,我們的心怎麼會變成這樣?

 

可是這種的煩惱,有什麼辦法可以消除掉呢?可以說用哪一個修行法門是可以最快消除掉的?第一品跟我們說的,菩提心,菩提心可以最快消除這些煩惱。

 

入行論第一品偈頌:

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極難對抗罪障大勢力

是時若無圓滿菩提心,餘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寂天菩薩在這裡的意思,也是剛剛第四品再次提到的:你要想到煩惱的過患。可以說,我們的心續當中的業非常的重、煩惱非常重。我們心續當中有多少煩惱,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常說我心裏感覺不舒服,這都是煩惱的緣故,代表你有煩惱。一般來說,我們台灣的生活已經非常好了,也是會看到內心不舒服、內心不快樂的人,原因是什麼呢?這是因為他的心續當中有煩惱存在。台灣的生活真的很好,吃得也這麼好,住的也這麼好,對我們不丹人來說,會覺得台灣人看起來應該完全沒有任何煩惱吧!

 

我第一次來台灣的時候,看到台灣有醫院,覺得很好奇,台灣怎麼會有醫院呢?因為台灣人看起來都很健康,皮膚也很白,外表也很乾淨,到處都很衛生。尤其是看到身心科,我更好奇,為什麼會有身心疾病問題的人?可是後來覺得,只要是人,就是會有煩惱,外面看不出來而已。

 

所以當人有這種煩惱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會比較好?寂天菩薩說,最好就是修菩提心,菩提心可以解決這種問題。因為菩提心連所知障都可以消除,煩惱障對菩提心來說只是小事情。這一點我們馬上就能感受到。

 

我們說一切法都是“自性不成立”的,我們這樣想空性,也不容易消除我們的煩惱。我們覺得,一切法是自性不成立沒錯,可是還是有啊!我們說鬼的自性也是不成立,可是雖然是自性不成立,但是還是有鬼啊!我怕他的原因不是因為他自性成立或不成立,而是因為他是鬼所以我怕。鬼是自性不成立沒有錯,可是因為他是鬼,所以我還是怕他。我在錢上面執著,錢的自性不成立沒有錯,可是也還是錢嘛!所以我還是執著。

 

所以有時候,怎麼樣修空性來消除煩惱呢,怎麼樣來消除我的這些執著呢?我也知道這些是自性不成立,這些是假名言安立的,我也知道這些去找的時候,什麼都找不到。什麼叫假名安立,頭也不是我、身體也不是我、手也不是我、腳也不是我,全部都不是我。全部都不是我,在一起怎麼會是我?我們說方向盤也不是車子、輪胎也不是車子、引擎也不是車子、門也不是車子、窗戶也不是車子,鋼架也不是車子、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取了一個名字叫車子,這個就叫假名安立。這個是取了一個名子叫車子而已,事實上這裡沒有車子,你去一個一個去分析的時候完全找不到車子;輪子也不是車子、方像盤也不是車子、引擎也不是,通通都不是。

 

我們人也是這樣子,我們說“無我”,“我”在哪裡找不到,這些全部都不是我,這些在一起,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我。所以我們認為“我”是有的,在哪裡有?就在這裡!就像我們問車子在那裡?就在這裡!而一個了解的人來看的時候,這裡根本就沒有車子,只是一個車子假的名字而已。了悟空性的人來說,這裡根本就沒有你所想的這個“我”,可是你卻覺得“有我”,因為你是在這個名字上面執著了。

 

有些時候會這樣想,我不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是自性不成立,可是自性不成立還是他啊,他還是在!()就像剛剛說的,鬼是自性不成立,假的名字而已,我都很清楚,可是我還是會怕,因為我怕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自性成立或不成立,而是因為他是鬼,所以我怕。

 

弟子:「很多人看鬼的電影,明明都知道電影的鬼是假的,可是還是會怕。」

 

仁波切:「對啊!」

 

可是當你修菩提心的時候,想到菩提心的時候,效果真的跟空性不一樣,你真的會不怕鬼。修空性的時候你還是會怕,想到菩提心的時候,因為慈悲的關係,你真的不怕鬼;想到慈悲時,你不會生氣。所以對我來說,空性和慈悲,消除煩惱的能力也是差很多。

 

以前我去臺東的一個醫院,有一個病房,可能有病人自殺還是怎麼樣,我不太清楚,總之醫院的人覺得有眾生在,他們請我去那邊,但是他們也沒有講清楚。到那邊的時候,他們說:「仁波切,你進去那個病房坐一坐。」我心裡想這一定有問題,大家都在病房外,不願意進去,就只要我一個人進去裡面坐。()

 

我問他們:「這個病房怎麼了?」他們說:「不知道!大家進去都會覺得很冷。」我:「好!但是我也沒有什麼能力,不過還是進去看看好了。」

 

然後一個護士拿了一張椅子跟我進去,護士椅子才剛放下,馬上就神情慌張的快步衝出去,留下我單獨在病房裡面。()我坐在那邊,開始唸心經,我唸心經的時候,我覺得和「他」很像主人和客人一樣。我心裡:「你也知道我沒有什麼能力,可是因為他們相信我是一個出家人,所以我今天來這邊,也是尊重你,所以念佛陀的法來跟你結緣。」

 

我心裡覺得其實我們不用這麼的怕這個眾生,因為也是緣份,所以我們今天才會碰到;也是因為因緣,所以這個眾生才來找我們。

 

可是因為他長得跟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會怕他;也是他的長相比較兇,所以我們看到他的時候會怕,事實上他是對我有希望、有需求,所以來找我。這個時候我想我真的對他有生起一點慈悲吧。

 

我在病房裡面念了心經還有吉祥經後出來,然後去花蓮。我住在花蓮幾天後,他們又請我回去台東醫院,我看到那個病房也有病人進去住了。他們說自從我去念經以後,這個病房就沒有眾生的問題了。他們問我:「仁波切,請問你是修什麼法,怎麼這麼神奇?」我:「這個很簡單,沒有什麼神奇,我就是唸心經而已,中文的心經也有,這個你們大家都會念。」但是有一點,特別是你們在醫院,你們的心不要這麼分別、這麼排斥他,認為他是鬼,所以他一定是不好、一定會對人怎樣怎樣,分別心是令人很不舒服的。只要你不要分別,很多都是可以溝通的,連我們跟動物都可以溝通,我們跟人、跟眾生,大部分都是可以溝通的。

 

要溝通的話,第一個你要盡力尊重他,這樣會比較容易溝通。所以我進去的時候,我當作自己是客人,要尊重他,今天想為你來修這個法,念這個經。就只是這樣而已,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法,本身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能力。

 

所以我覺得慈悲的時候,容易解決我們的煩惱。當你貪心時,想到慈悲,也不會有這個貪心。生氣的時候,你更要想到慈悲的部分。阿底峽尊者告訴我們生氣的時候,第一個要想到什麼呢?你要想到自己的母親。比如說你對這個女生生氣了,你要想到她可能跟我的媽媽一樣,可能私底下有很多的辛苦,有很多的壓力。對我來說,因為我是哥哥,所以會疼弟弟,想到弟弟的時候,我對很多年輕人的態度都會接受,我覺得他跟我的弟弟應該一樣吧;心裡面不是這樣子,可是外面的態度就是這個樣子。所以想到弟弟的臉,弟弟的態度的時候,外面的這些年輕人的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

 

也有時候,有些長輩很兇,你想到自己的爺爺,也可以接受他的態度。

 

所以阿底峽這麼說,當我們要生氣的時候第一個要想到母親。因為這一輩子裡面,跟我們感情最近的就是自己的母親,所以你要先想到媽媽,想到媽媽的時候,你對很多人的態度你都會接受。這些都是修慈悲的方式。

 

我們要吃素,不再吃肉,最有用的方式也是慈悲。你想到慈悲的時候,眾生的肉真的吃不下去。想到空性的話可能對我來說,還感受不到。但是一想到慈悲,佛法上說,一切眾生都當過我的母親耶!想到這個的時候,你真的不敢對眾生生氣,眾生的肉真的會吃不下去。

 

所以關於修慈悲,我覺得就像剛剛寂天菩薩在第四品說的,你要想到煩惱的過患,我們的心續當中有多少的煩惱,業有多重,這些都是要靠菩提心,所以你不能隨便放棄菩提心。你放棄了菩提心,你心續中的煩惱一樣沒能解決;若你不放棄菩提心,因為這個菩提心,你心續中有了菩提心的動機,很多煩惱都會消除掉。

 

所以寂天菩薩說當你碰到問題,想要放棄菩提心時,你要想,這麼多的佛菩薩一直不斷地講菩提心的功德,告訴我們菩提心的重要性,所以我不能隨便放棄。為了菩提心,我也已經做了這麼多事情,所以我不能隨便放棄。也要想,我今天得到了暇滿人身,這個不容易得到,我已經得到了;我生起了菩提心,這個不容易生起,我已經生起了,所以我不能放棄。也要想,我在這麼多的佛菩薩面前,我的上師、我的師父面前,我都已經答應他們了,所以我不能放棄;不然的話,就好像欺騙他們一樣。也要想,我的心續當中,人家不知道而已,有這麼多煩惱,業這麼重,這些都是要靠菩提心來消除,可是今天放棄了菩提心,這些煩惱和業也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消除了。所以要想這些來不要放棄菩提心。

 

所以這些我們都要小心,第四品的內容講的意思大概是這樣子。第四品 不放逸品,“不放逸”的意思對我來說是“要小心”。菩提心不容易生起,可是容易會放棄。好的事情不容易做,可是很容易會感覺累、疲憊。美國人說easy come, easy go,可是有的事情很不easy come,但是很easy go;很不容易得到,卻很容易失去。就像背書一樣,背一個書起來很不容易,可是很容易就會忘記。

 

我們大乘修行人來說,這些都要非常小心注意。不小心的話,我們隨時都很容易會生氣,生氣的話你的菩提心會退,菩提心退,菩薩戒也全部會跟著退。

 

我們都要常常去想自己心續當中的煩惱過患、煩惱對我們的傷害。這樣想的時候,就像生病一樣,一想到這個病對自己的傷害時,不論多苦的藥我們都會願意吃下去。菩提心雖然不容易修、也不容易保護,可是你想到煩惱對你產生的傷害、煩惱的過患,你還是會盡力,還是會努力。想到自己的心續當中還有煩惱、還有“病”,就會知道沒有菩提心不行,我們還是會努力修菩提心,盡力保護菩提心。

 

以上是第四品所講的內容。

 

接下來第五品,內容也是在講保護菩提心。第五品是正知正念,這個正知正念很重要。

 

你們應該都聽過,或許也看過。我們說這個師父連一個字都不認識,可是他修行修得很好;我們說這個師父沒有什麼佛法上面的學問,但是修行卻很好,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些都是他的正知正念做得很好的緣故。

 

一般來說,不認識字的人,不見得就沒有學問(佛法知見);我不認識字,不見得我沒有佛法知見。可是沒有佛法知見,一定不會有般若智慧;以我們佛教來說,你沒有佛法知見,一定不會了悟般若智慧、證悟空性。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說這個師父沒有什麼學問,可是他修行修得很好,這個就是他的正知正念修得很好。正知正念修得不好,會有什麼樣的問題?第一個,比如說我生起菩提心,即便我已經很小心了,菩提心還是會不見,也無法進步。就好像小偷隨時會進來,盜劫功德財;我們說沒有正知正念,煩惱隨時會進來。所以正知正念是修行最重要的一個保護方法。

 

什麼是“正知正念”的“正念”呢?“正念”的意思就是你聽過的佛法要記得。上次淑卿問我:「仁波切!你的中文為什麼沒有退步呢?」我說:「因為我的中文放在心裡,所以沒有退步;可是有一個問題,雖然沒有退步,可是也沒有進步。」()

 

所謂“正念”,就是你讀過的佛法,雖然不可能一個一個全部都記得,可是你還是要盡力去記得,要放在心裡,也是你要常常去回想,才會記得。就像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樣,老師雖然教過你,可是你回到家裡,也沒有做功課,也沒有常常複習,很容易就會忘記,等到考試的時候,什麼也回答不出來。我們的修行也是一樣,師父教過你,但是你自己也沒有思考過,也沒有常常回想,碰到問題的時候就什麼都派不上用場。

 

所以很多人都會說,我雖然學過不少佛法,可是還是沒有用!佛法不是沒有用,只是你沒有去用而已;佛法一定是有用,重點是你真的有去使用它。

 

可是為什麼我都用不到佛法呢?因為我不記得,忘記了,我根本全沒有將佛法放在心上。所以佛法一定要記得,一定要放在心上。

 

我們學習佛法,最基本最基本的來說,我們都是怕死掉的時候,大家都怕臨終的那一刻。臨終一刻,誰可以幫助到我?只有佛法可以幫助到我!怎麼說呢?臨終的那一刻,什麼都會離開我,錢、權力、名聲、地位、親人朋友,全部都會離開我,連我的身體都會離開我,但是只有一個不會離開我,就是“心”;我們的心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

 

可是剩下這個心,對我們死掉的時候又有什麼幫助?如果你有學習過佛法,心裡面有佛法,就會對你有幫助。身體上面學的,全部都會跟身體一起離開,沒有了這個身體,靠身體的東西全部都會變成沒有用。可是學佛法就是要用“心”來學,心在的話,法就會在,所以佛法可以幫助到我們臨終時。可是前提是剛剛我講的,你要將佛法放在心裡,如果沒有放在心裡,最後對我們也是沒有用,臨終時,你還是全部都會忘記。

 

我們有時候看到一些小朋友,會覺得很神奇,他為什麼會記得前世的事情?因為他將記憶放在心裡,所以他轉世後也不會忘記,還是會記得。而我們隨便聽聽講講的那些,都不會記得。

 

所以你聽過的佛法,你常常都要去回想。比如說入菩薩行論的內容是什麼?入行論總共有十品,第一品是在講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是懺悔、第三品是受菩薩戒、第四品是不放逸、第五品是正知正念、第六品是忍辱、第七品是精進、第八品是禪定、第九品是智慧、第十品是迴向。好,先這樣記得!

 

然後,第一品裡面第一個講到什麼?第一個講到皈依的部分,接下來講到什麼?講到出離心的部分。出離心是什麼?這樣去回想。接下來講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有什麼功德?

 

然後,第二品講到懺悔,入行論裡面講到的懺悔,要怎麼來懺悔,要靠四力懺悔,四力是哪四力?一力、二力、三力,要這樣一直想下去,這個就叫做“正念”。

 

雖然你知道的不多,可是你都會一直記得,會放在心裡,這樣佛法就會變得很有用;你知道很多,你也聽過不少佛法,可是沒有正念,你都忘記了,沒有放在心裡,即使是聽過的佛法對你也沒有用。

 

我們每個人都會忘記嘛!我每天都在做的晚課,幾個月不做了,都會忘記。以前我在色拉寺的時候,因為媽媽生病,回去不丹照顧媽媽幾個月,後來媽媽往生了,我回到印度色拉寺,快到色拉寺的時候,我想起了我們在色拉寺做的晚課,晚課的第一句我還記得,接下來的我全部都忘記了。我心裡想,怎麼會呢?我在寺院連續好幾年,每天晚上都念的一部經,才幾個月沒唸而已,現在居然只記得一句話,剩下的全部都忘記了。這樣子就代表正念不夠,所以你要一直去回想,要有正念,要記得所學的佛法講的內容是什麼?

 

這樣時時刻刻去回想佛法,你的記憶力也會越來越好,因為你想的都是佛法,佛法講的對我們都是很健康的、都是有道理的、都是正面的、都是正確的想法,所以這樣想的時候,對你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

 

我們平常不去想佛法,都去想一些不好的、負面的,那你花了這麼多時間,花了那麼多精神,來這邊學習佛法,這個不是這麼容易,你們很努力地來,可是你不去回想、沒有正念,離開這裡以後還是通通都會忘記。即使多多少少還是有跟佛法結緣,還是會在心裡有留下一些些的習氣,可是功德不大,好處也不多,真正遇到問題,學過的佛法變成派不上用場,就真的非常可惜。就像學生去學校聽老師上課,但是每次回家都不做功課、也不複習,真正考試的時候就會答不出來,考試也考不好、考不上。

 

所以真正要得到佛法的好處、想要修行進步,你讀過的佛法,要不斷地去思考,不斷地去回想,要記得佛法,要有正念,這樣你的記憶力也會越來越好,記憶力不會退。

 

很多人都擔心老的時候記憶力退步,什麼都不記得了,要怎麼辦?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老的時候每個人的記憶力都會退步,這個不見得喔!

 

印度的老堪蘇仁波切,他的年齡有多大,記憶力有多好?連法王 達賴喇嘛都說:「他就是我們西藏的電腦!」老堪蘇仁波切的記憶力有多好,不只是佛法而已。

 

有一次,台中釋迦牟尼佛中心的人載老堪蘇仁波切去中台禪寺,回程的時候迷路了,開車的司機笑,老堪蘇仁波切跟旁邊的甘鳩師父說:「笑什麼,早就走錯路了!」老堪蘇仁波切知道台中到中台禪寺的路怎麼走,才走過一次而已他就記得了,回來連司機走錯路他都知道。

 

不丹法王 雅旺滇津,我們大家都認識,有一次法王跟我們要一起到一個寺院,要修一個十六阿羅漢的法,我給法王法本,法王說他眼睛不太好,不用法本。我認為法王眼睛真的不好,後來才知道法王不用看法本啦!他全部都記在心裡了。

 

法王七歲的時候背過這個法本,他五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跟我們來到這個寺院,中間完全沒有再唸過這個法本,但是他一句偈誦都沒有忘記。因為我們大家都沒有去過這個十六阿羅漢的寺院,平常也不會去念這個法本。法王七歲背過這個法本,一直到五十幾歲的時候突然要用到這個法,竟然整個法本全部都還記得,法王的記憶力有多好。

 

記憶力為什麼能這麼好呢?簡單來說,一個是他平時都沒有亂打妄想,另一個是他都是保持在正念上面;所想的都是正確的,有道理的法,這兩者相輔相成,所以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好,都不會退步。這些也都是平常我們說的禪定功夫。

 

我們常說的聞、思、修,裡面的“修”的意思是你保持在正念,你一直記得你所學過的佛法,努力將自己的心保持在所學過的法上面,這個就是“修”了。講到“修”不一定外面要做什麼事情,你的心跟這個法在一起就是“修”了。

 

你的心跟法沒有在一起,你嘴巴在念經,不一定是“修”;你的心跟法沒有在一起,你身體在拜佛,只是跟做運動一樣而已,不代表你有在修。

 

所以這些就是“正念”,對我們的修行非常的重要,我們大家一定要記得。

 

以前有一次,老堪蘇仁波切在課堂上問我們一段經文,我們都回答得不太順。這段經文雖然我也有背過,但是因為不夠熟,所以念起來不順,都吞吞吐吐、嗯嗯啊啊的這樣子。老堪蘇仁波切聽完後:「噢!你們現在唸書做學問還真的是。」師父一點點不高興了。

 

堪蘇仁波切:「我這一生所讀過的書,當我回想的時候,就好像電腦螢幕一樣,書中的一字一句都會完整的浮出來。」「你們要是不相信的話,可以拿這些書隨便問我,第幾頁第幾行是哪一個字,我現在就可以直接回答你們。」「你們現在,去年才剛念過的書,今年一問,回答就都嗯嗯啊啊,吞吞吐吐的這樣子。」

 

我是百分之百相信,胡思亂想、亂打妄想,會影響到我們的記憶,會讓記憶力退步。正念,你一直思考佛法,一直憶念你所學過的佛法內容,你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佛法真的會讓我們的記憶力變得更好,因為佛法是真的很健康的。

 

今天所講的正念,也是一個保護菩提心不會破的方法。前面所講的菩提心的功德你們一定要記得、接下來的懺悔、不放逸等等這些內容,你們的內心一定要記得,這樣子你們心續當中的菩提心一定不會退的。如果沒有正念,真的會忘記菩提心,不要說菩提心,連自己是誰都可能會忘記。

 

上次我來南投,在公車上,三個不認識的師姐坐在我後面,其中一個師姐說:「糟糕!我連家裡的電話號碼都忘記了,怎麼辦。」另外兩個師姐笑。她:「不要笑啦!我是真的擔心害怕,某某某的電話我也忘記、某某某的也忘記。剛剛放的東西我會忘記,為什麼我會變得這麼離譜?」後來公車到南投站,她們下車後還再講忘記的事情,其中一個師姐問她:「妳還記得你家在哪裡嗎?」她:「這個我倒是還記得。」當時我心裡想:「如果連家在哪裡都忘記,就真的嚴重了!」這個時候我很想跟她們說,但是因為不認識,所以也不知道怎麼開口。她們三個看起來年齡都不大,還算年輕,可是已經在擔心記憶力衰退的事了。

 

所以,記憶力跟年齡大不大真的沒有關係,如果你心裡常常胡思亂想,記憶力就可能會衰退,如果是常常想佛法、正確的道理,記憶力就會很好。

 

今天上課到這裡。

 


 

【入菩薩行論】要義 (第五堂結束)

堪祖仁波切 2012/03/16 講於 南投中心

學會網址:www.bodhi2240425.org

 

 

 

arrow
arrow

    bodhi224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